科技狂人7天不洗脸不刷牙 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阅读:

【2017-05-28 16:40:08】

科技狂人7天不洗脸不刷牙 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蒋兴良(右)带着学生到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做实验 (受访者供图)

科技狂人7天不洗脸不刷牙 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刘汉龙(左)、蒋兴良(右)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重庆晚报讯 (记者 周小平)昨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创新争先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重庆晚报记者获悉,重庆大学刘汉龙教授、蒋兴良教授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其中,蒋兴良被誉为“民工教授”,重庆晚报曾在2014年11月5日独家报道,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这篇新闻,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据了解,全国创新争先奖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2017年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共评选产生10个奖牌获奖团队、28名奖章获奖人选、254名奖状获奖人选。

科技狂人7天不洗脸

在大家印象中,大学教授应该是什么样子呢?西装革履、打着领带,出入各种高大上的学术会议?其实,高大上的背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蒋兴良还有另外的模样。举锄头、挖土方、搭电线桩,他在工地上忙活,一身稀泥,不像教授,而像民工。

连续7天不洗脸,不刷牙,灰头土脸。蒋兴良靠实干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5项。他做科研,主要是研究极端恶劣环境下电网外绝缘、覆冰与防冰减灾,一年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寒冷、高湿和缺氧等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

喝雪水啃方便面

从2004年开始,蒋兴良带领课题组前往青藏铁路沿线,海拔大约5100米的生命禁区,开展实验。除了睡不好觉,还有饮食、饮水的困难:水用是的冰雪融化的水,吃基本上是啃方便面。

2008年春节,暴风雪席卷南方,交通中断、电力受损,大批春运旅客滞留。那年起,蒋兴良带领重庆大学电气学院师生,开石挖方,砌砖架线,在我国覆冰最严重的湖南雪峰山建成了国内外首个自然(覆冰)试验基地。

基地创建之初,条件极为简陋,蒋兴良和师生们一起创建覆冰基地。

手掌磨起老茧像民工

“体力活为什么不请工人来干呢?”记者问。

蒋兴良说,刚开始请不到民工,因为在山上,离镇也较远。所以挖土方、搭电线桩都得自己的人去干,手掌磨起老茧。后来请来了工人,有的工人偷懒,说石头挖不动。

“挖肯定挖得动,我们找来大榔头,锤了半小时,挖开了,工人也再不好意思说挖不动。”蒋兴良说,团队另外有个老师,在那里干了三天,回到学校,手掌、脸都脱皮了……

这些年蒋兴良带着学生团队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创新性成果,解决了青藏铁路供电和隧道工程电气外绝缘的难题。

蒋兴良简介

蒋兴良教授专注研究高电压与绝缘技术30年,在覆冰试验、电网冰灾防御和高海拔电气外绝缘领域有突出贡献。

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省部级一等奖5项;授权发明专利14项,发表论文315篇,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2011年担任IWAIS专家委员会主席,2012年被聘为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兼职教授、入选重庆市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2014年获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

刘汉龙简介

刘汉龙教授是我国软弱地基加固与桩基工程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以来,针对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围海造地及长大堤防等重大工程中沉降变形控制关键科技问题,在刚性桩复合地基软基加固、液化软弱土地基变形及防治和大面积吹填超软地基快速加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和14项国家与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重庆晚报)

上一篇:不管端午小长假去哪嗨 看好交通信息一路不添堵 下一篇:京津冀大学科技园联盟在河北保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