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上海解放地标的前世今生:重温历史记忆

阅读:

【2019-08-08 16:13:56】

  原标题:12个上海解放地标的前世今生

图/柳友娟

图/柳友娟

  ■文/徐蓓

  70年前的今天,1949年5月27日下午,解放军第27军在杨树浦受降最后一批国民党军残部。至此,上海解放。

  今天,我们选择了12个有代表性的地标,全面展示和还原解放上海的那段峥嵘岁月,重温曾经发生在这座城市空间中的历史记忆,永远铭记前辈们留下的珍贵遗产和精神财富。

  刘行国际电台的碉堡

  国共两军的激战阵地

  宝山,堪称上海北面的水路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上海战役的主战场。为保障海上退路吴淞口的安全,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在这一地区配置了国民党第123军的大部,第52军、54军、21军及第99师的全部,共计4个军13个师。解放军为完成钳击吴淞口的任务,在宝山投入了三野第十兵团的第26军、28军、29军和33军,加上后来参战的25军,先后共有5个军参与了攻打宝山。其间,共有4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占整个上海战役阵亡烈士的一半。

  如今的宝安公路1101号曾是国共两军激战的阵地——刘行国际电台,现在这里是中国电信的一个转播台。

  这里本来余存7座碉堡,后来拆掉了4座。现存最大的是一个钢骨水泥之身的庞然大物。堡身呈不规则的长方体结构,约两层楼高,大约可以容纳一个排的兵力。顶上还有一个瞭望塔,这应该是一座母堡。历经多年风雨,看上去仍然结实坚硬。堡身上面有几个明显的弹孔,分明是当年激战留下的痕迹。根据国民党军建筑防御工事的规律可以推断,当年在此母堡的周围还置有多个子堡,共同构成一个火力网,而这也仅仅是其中一个堡群。在堡群外面还设有壕沟、陷阱、竹签、地雷、铁丝网、鹿砦等副防御工事,并用杂草积土伪装其上,看上去就像一个个坟包,很有隐蔽性。

  1949年5月14日开始,解放军第28军与国民党守敌第52军在刘行国际电台激战5昼夜。一开始,我军因准备仓促而陷入了敌人的布防陷阱,付出了重大伤亡代价却久攻不下。后来改变战术,采取炮火掩护下的小群突击方式,减少了伤亡。尽管每天进展不大,但不断向敌阵地推进,而国民党守军的斗志则越来越弱,至19日深夜,我28军终于全部占领了国际电台和周围堡群。

上一篇:刘结一出席“迁台历史记忆库”抢救计划发布活动 下一篇:光明日报文化记忆版: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