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蟠龙里,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记忆

阅读:

【2016-05-30 16:08:51】

  □本版图/文 信息时报记者 王智汛

  说起广州的清代古建筑群,不少人第一反应是位于芳村的聚龙古村。你又是否知道,繁华的万寿路上,也藏身着一条有上百年历史的村落,那就是南蟠龙里的李氏自然村。在这里,有着一切可以值得你追寻的历史与故事。

  百年历史清代古建筑群

  1880年前后,台山李姓人氏迁居广州,在此置地而居,筑起一栋又一栋的青砖建筑。由于迁徙的人总是更容易团结在一起,即便在房屋的设计上,他们也显得十分一致。正因如此,在南蟠龙里,才有了这样一个样式相同、大小相仿的建筑群,这里也被称为李氏自然村。“刚开始的时候全村都没有一个不是姓李的。”一位李姓街坊介绍道。

  对于古建筑而言,最大的敌人便是时间。曾经,这些建筑是李氏自然村的标志,但到了百年后的今天,村内只保留下了四座相对完好的青砖建筑,并呈“井”字型分布。这些建筑,每户原始结构为二进、四房,外墙青砖,门楣花岗岩,趟拢木门、窗户、大门上方及屋顶有着简单的浮凸灰雕。有些房屋外侧有绿色琉璃的下水道,大门门楣素瓦装饰,门口麻石铺地,屋顶是人字坡顶,部分设置了通花护栏,配以花草装饰。这些建筑还有一个特点:两户人家合建一座楼,各自大门方向相反,一个朝南,一个朝北,但内部结构相同。

  “以前大部分建筑都是两层青砖结构,李氏族人就住在南蟠龙里这几条巷子里,后来因为家族发展,才有了南蟠龙里外的这些新建的房子。不过,现在这里很多房子都出租给别人,李氏族人反而比较少。”蟠龙社区的黄主任介绍道。

  耄耋老人坚守祖辈遗产

  “我出生就住在这里,以前家门口外有个很大的花园,种满了木瓜和石榴。”住在南蟠龙里2号的李阿姨今年已80多岁,这里是她祖辈流传下来的房子。“有这么多年的历史,肯定会有一定的改建,这里曾被认定是历史建筑,所以不能拆除。之前有段时间,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变成了危房,我们就用水泥加固维修,后来房子里面也重新装修了一遍。”

  对于李阿姨来说,虽然房子经历了多次改建,但她依旧有着自己的坚守,每次改建她都会主动向街道进行报批,每一次的批文她都小心地保留着。“改造时我们都尽量用旧砖头来搭建,希望能够维持原来的风貌。这里的青砖房子,以前都会有一个天井,后来很多房子因为需要分割,就顺手把天井给封了,我们虽然房子也曾分割过,但我坚持没有把天井封掉。”

  虽然没有像聚龙古村一般形成整片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但如果你在这里仔细寻觅,还是能找到那些曾经的古建筑风貌。这里有老旧的青砖石凳、纯铜古式门环、大理石地石、砖木结构人字坡顶、通花护栏、绿色琉璃下水道……每一处,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在南蟠龙里54号,这里保存着李氏自然村内最完好的趟栊门,“这里很多户都经把房子改造了,但我们这里没有进行任何改造,一直保留着房子原来的模样。”在此居住的林阿姨说。

  部分建筑难逃被拆命运

  “我爷爷来这里时,有九分一的村分,按照当时来说可以起4间这样的房子,后来我们只起了一栋。”家住南蟠龙里1号的李阿姨对于李氏自然村的情况了如指掌。作为土生土长的李氏族人,她对这片土地也有着别样的自豪感。“那时候,台山人很多出国掘金,也就在国外形成了不少同乡会,他们赚了钱,就回来广州买田买地,然后起楼,这里原来就是一片农田,后来我们扎根了才形成这样的建筑群。”

  “当年台山人在广州买了不少地来起楼,像东山龟岗和新河浦一代也有不少房子是台山人建的,不过那里的建筑更倾向于欧式别墅,我们这里则是传统的中式建筑。”李阿姨说,这里的建筑曾经与芳村聚龙古村的古建筑群媲美,无奈部分建筑没有受到足够保护,导致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被拆除重建。“如果不是有些房子拆掉重建了,这里肯定会被当作文物一般保护起来。”

  李阿姨还称,以前李氏自然村不仅是简单的青砖建筑群,而且还筑有炮楼、书院、围栏等建筑,,到了今天,这些建筑都已被拆除。“巷尾那里以前是炮楼,里面放有枪支,后来被生产队用来存放物资;巷子的另一边则有一个书院,是给蟠龙里的孩子读书用的。我还记得,我们村以前外围还有一圈一圈的竹林作为围蔽,密不透风,外人很难进来。”

上一篇:记北京路的历史记忆和发展变革 下一篇:贵州海龙屯:留下历史记忆 带来旅游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