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衡》《记忆中的历史》南京大学新书全球首发

阅读:

【2017-02-15 17:17:08】

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成立两周年

《新学衡》《记忆中的历史》新书全球首发

南报网讯(通讯员 齐琦 戚宛珺 记者 谈洁)12月22日,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成立两周年庆典在仙林校区举行。《新学衡》、《记忆中的历史》新书首发仪式同步举行。 

“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继承和发扬了由‘学衡派’所提出,并一直为南京大学所遵循的‘论究学术,阐求真理’的学术精神”,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在致辞中回顾了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学衡》杂志是1922年由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的梅光迪、吴宓、胡先骕、刘伯明、柳诒徵等7人在南京创刊的一本杂志,这本杂志的创刊还标志着学衡派的诞生。《学衡》的宗旨是“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判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2014年12月,南京大学学衡跨学科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刊行《新学衡》,提出了“全球本土化”的命题。今年4月,南京大学学衡跨学科研究中心更名为“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 

朱庆葆表示,经过两年的发展,学衡研究院已经组建起一支跨学科团队,推动校内不同院系、不同学科开展合作研究,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学衡研究院对于南大的文科建设,对于提升南大的学术创新能力、影响力,做出了很大贡献和示范:一个是弘扬学衡的“阐求真理”学术理性精神,在实践中求真知;一个是弘扬学衡的“昌明国粹”精神,坚持文化自信,薪火相传,推陈出新;一个是弘扬学衡的“融化新知”精神,批判吸收国外的新思想、新方法,以求更好地解决中国问题,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他祝愿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弘扬南京大学的学术精神、为当代中国的学术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成绩。

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院长孙江表示,当初选择“学衡”来作为自己主持的研究院的名字,一方面是因为研究院所在地正是当年“学衡派”的旧地南京大学,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学衡研究院能够继承“学衡派”的精神,在全球化的今日,坚持“全球本土化”的研究,一方面关注国际前沿,一方面树立本土风范,为维护中国学术的话语权而努力。目前,学衡研究院的学术工作围绕3个主题展开:一个是文化记忆。目前已经翻译、出版了记忆研究领域一些大家的代表性作品的中文本,例如,法国学者皮埃尔•诺拉的《记忆之场》、德国学者阿莱达•阿斯曼的《记忆中的历史》等;一个是概念史。由学衡研究院创办的学术刊物《亚洲概念史研究》,已经出版了3期,推出了一批概念史研究佳作,为南大的文科科研树立了一个新的品牌;一个是学衡派研究。学衡研究院成立后,把学衡派作为研究重点之一,创办了《新学衡》杂志,努力接续并且光大南大的学术文脉。

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薛志红表示,南京大学出版社一直与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由学衡研究院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国记忆研究巨著《记忆之场》获得了“第八届傅雷翻译出版奖”的提名。接下来,“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和《新学衡》系列等著作将陆续在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凤阳教授认为,近十年来,作为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主要关注领域的概念史研究,在东亚学界越来越受到关注。他和孙江教授携手从政治学和历史学的两种维度对概念史进行研究。他希望更多的学者能加入到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概念史的研究队伍中来。

上一篇:重庆启建十八梯项目 吊脚楼等细节“激活”城市记忆 下一篇:正视历史才是真正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