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为全域旅游“铸魂”

阅读:

【2017-06-12 18:03:22】

5月2日,福州市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录在中国福州门户网站公示,其中包括1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项市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一批福州城区老地名保护名单,此外还有37株福州市一级古树名木。

作为具有22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成为福州全域旅游个性化长远发展的依托。福州市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为抓手,深入挖掘整合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彰显千年古城风貌,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闽都文化游”已成为福州全域旅游的一大亮点。

一张蓝图绘到底 

1986年12月8日,福州被列入国务院确定并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名城保护工作,之后,历届福州市委、市政府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关于名城保护的理念,30多年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出台了《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2-2020)》,成立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还制定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同时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全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各项工作。

今年4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倪岳峰赴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螺洲镇以及吴石故居、林则徐出生地、欧冶池等文物保护单位调研,并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听取了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情况汇报,同时对相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要找准定位,加强保护,合理利用,充分挖掘历史文物和名人资源,让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重焕光彩。  

三大历史文化街区各具特色 

在全市的保护规划中,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三处历史文化街区因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福州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是名城保护的重中之重。三个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保护修复工程都被列入了福州市“十三五”旅游重点项目全力推进。

目前,三坊七巷大范围的古建筑修缮工作已陆续完工,街区内28处文保单位中已修复26处,共完成171处历史建筑(文物点)以及部分更新建筑的修缮和建设,建设工程总面积24.45万平方米。今年春节期间三坊七巷接待游客115.15万人次,刚刚结束的五一小长假接待游客42.07万人次,扩大了闽都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朱紫坊漆文化街区已经开设了福州漆艺回顾展、芙蓉园大漆生活体验馆以及研发基地和众创空间,每周六还定期举行“漆意小集”,吸引了众多游客。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工程,已完成72处院落修复工作,上杭路、隆平路北段景观工程基本完工,三捷河两岸也重现了古韵风貌,年内将完成沿岸商业步行街建设招商。 

福州名城保护“点多面广量大”   

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三处历史文化街区只是福州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的一个缩影。福州的历史文化遗存数量之丰富、类型之多元、特色之鲜明,在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中也不多见。福州名城保护可谓“点多、面广、量大”,主要包括:由古城区和城郭外的滨江地区(含台江片区、仓前片区)组成的历史城区,面积达10.10平方公里;历史地段19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个;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00处,文物点4746处。 

今年4月,福州市、县两级政府公布了首批历史建筑426处,范围涉及全市五区七县。福州名城保护工作从城市走进乡村,日益深入人心。依托名城保护工作,福州的文化旅游资源脉络更加清晰,从市到县串点成线,连线成网,为福州全域旅游的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 

下一步,福州市将继续整合挖掘现存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名城保护、旅游开发与民生建设工作充分结合,继续推进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烟台山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和名镇名村保护修复,不断提升城市旅游品质,推进全域旅游跨越发展。 (文/黄俐吟)

上一篇:胡耀飞(师资博士后) 学院学人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下一篇:辽宁省印发历史文化名城等保护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