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区致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阅读:

【2016-04-18 10:38:06】

文化魅力绽放江湖——岳阳楼区致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来源:岳阳日报 日期:2016-02-15 作者:弓 婷 字号:【】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所在,它根植于城市的山山水水,外化为百姓的一言一行。独特的湖湘文化在岳阳楼区孕育出先忧后乐的醇厚民风,激励着后人广泛传播,发扬光大。

近年来,岳阳楼区立足实际,积极抢抓文化发展机遇,顺势求为,以“文化强区”为目标,强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该区还将把塑造高品位、有特色的城市文化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充分发挥文化、科技、教育、旅游等优势,挖掘城市文化资源,着力提升城市文化魅力,为“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平添春色。

以文铸城——底蕴深厚的文化魅力

“渔鼓敲得响连声,来了一群打鱼人,今天不把别的表,只唱廉政兴洞庭。”1月30日,岳阳楼区洞庭街道办事处洞庭渔歌传承基地内,30余位居民组成的“洞庭渔歌”传习队,在排练最新创作的渔鼓表演唱《廉政建设兴洞庭》,准备春节巡演。作为岳阳楼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洞庭渔歌已成为该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金字招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洞庭渔歌”传承人陈岳林向笔者介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洞庭渔歌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断层现象日益严重,洞庭渔歌也曾濒危失传。

为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让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岳阳楼区通过深入基层收集整理、调查、走访、召开学术研讨会、开展传唱活动,成功将“洞庭渔歌”申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投入100多万元打造洞庭渔歌传习所,逐步将洞庭街道建设为听渔歌、吃鱼鲜、买鱼产的特色街道,打造岳阳楼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化品牌,彰显传统文化魅力。许多老艺术家们对年青一代进行传、帮、带,力争使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再次焕发青春,也以此拉近民众与文化的距离,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果实。

区文体新局局长周和平告诉记者,近年来,全区还逐步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对区内48处文物保护点实行划片包干的网格化监管,特别是加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粤汉铁路英国专家楼和三眼桥的修缮保护工作,并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的首次普查,共普查区内可移动文物125件。

未来五年,岳阳楼区还将继续坚持整体保护原则,积极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在注重文物保护的同时,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使文物资源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好地传播;探索成立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基金,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同时,整修开发岳阳文庙、状元博物馆、慈氏塔、吕仙道观历史文化一条街,全面加强岳阳楼景区周边旧城改造、新区发展中的布局和形态规划,打造风格协调的魅力建筑群和具有特色的街道及城市景观。

以文塑城——蓄势待发的文化激情

一座城市该怎样塑造其形象,该怎样雕琢其魅力?岳阳楼区以这样的方式做出了回答——城市因文化而生动,因文化而深刻。

唯有文化,才是赋予城市生命力的根和魂。从某种意义上说,以文化之魂建设城区,是发展的一种理念和选择。而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则更是岳阳楼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把握“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带来的重大利好,岳阳楼区要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都市区,这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岳阳楼区区委书记秧励曾多次在区委全会上强调。“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把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用文化的视角、旅游的视野来审视推动城区的发展、规划城区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岳阳楼区的品位和知名度,提升楼区人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岳阳楼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陈阁辉对文化旅游促进城区发展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见解。

岳阳楼区郭镇乡有着麻布、磨刀、建中3个省级贫困村,全区实际农村贫困人口1882户、3881人,主要集中在这3个贫困村。为实现“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楼区要在全市率先奔小康”这一目标,结合郭镇乡实际,以麻布山为依托,在3个省级贫困村开发健身乡村旅游项目,把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依托岳阳楼景区、岳阳文庙等历史文化古迹,岳阳楼区还进一步完善汴河街、沿湖风光带等旅游设施,重点开发了主体鲜明、游客参与度高的滨水型文化旅游产品。从洞庭南路至洞庭北路打造成一条集酒吧、特色餐饮、购物、休闲、大众娱乐为一体的特色街区。进一步配套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把旅游资源串珠成链、结线成网,整合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辐射带动周边景点景区,形成整体旅游优势和品牌。

利用“洞庭湖”、“岳阳楼”等优势资源,以岳阳楼、岳州文庙等历史文化古迹为载体,岳阳楼区还将深度挖掘忧乐文化,扶持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建设岳阳市巴陵戏传承展演中心、“际华3517”退二进三文化旅游产业园等项目,打造“印象岳阳楼”等大型歌舞剧目,促进文体、影视演映等文化消费,打造文化强区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通过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带动城区第三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以文惠民——日臻完善的文化阵地

悠闲自在的广场舞,舒适惬意的农家书屋,回味无穷的巴陵古戏……这些文化都植根于城区的山山水水,外显于城区的大街小巷,并深度融合进百姓的生活。

在杨树塘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传出阵阵悠扬的音乐声,居民自发组建的爱乐合唱团正紧张排练,刘楚林老人也是成员之一。刘老告诉笔者,社区为喜爱音乐的老年人筹资建成了一个活动中心,闲暇之余来这里唱唱歌奏奏乐,身心都年轻了不少。

像杨树塘社区的爱乐合唱团这样的社区文艺团队在岳阳楼区共有122支,通过以强带弱,以点带面,整合资源,定向扶持,目前,全区活动骨干已超过8000人,带动了城区30万人常年参加群众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汴河街春节庙会”、“社区文化艺术节”、“欢乐潇湘”、“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端午”等四大文化活动品牌。

除了这些“软件”上的内在表达,基础设施等“硬件”的外在彰显也同样突出。近年来,岳阳楼区区委、区政府投入资金2000万元,完对16个乡街文化站、6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完成了提质改造;新建了望岳路街道、枫树新村、大桥湖社区等3个标准化文体活动中心;建设社区文化小广场77处,并通过多渠道建成健身路径60条;全区农家(社区)书屋已建设完成135家,藏书总量达到22.95万册,平均每个书屋达到1700册以上,在全市率先实现村级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全覆盖。全面实施“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活动,实现了免费文化服务的常态化。岳阳楼区图书馆顺利挂牌开馆,并于2013年10月被文化部正式评定为国家三级馆;结合社区自身优势与特色,投入100多万元将洞庭街道文化站打造成“洞庭渔歌”传承基地;将杨树塘社区打造成“艺苑社区”;将枫树新村社区打造为“书香社区”,呈现了“一街道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的良好发展态势。

上一篇:找准三门峡历史文化的重点 下一篇:扬州4个历史文化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