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首届“非遗文化月”开幕

阅读:

【2016-09-18 09:01:32】

昨天上午,瘦西湖首届“非遗文化月”在景区静香书屋景点开幕,雕版文化馆同时落户静香书屋,游客可在这里亲手体验扬州雕版印刷。扬州古琴、古筝、木偶等10项非遗表演也在静香书屋、水云胜概、白塔晴云等景点开展。渔民传统捕鱼方式——鱼鹰捕鱼,作为民俗文化在瘦西湖表演。据悉,“非遗文化月”从9月15日一直持续至10月15日。

非遗文化月有四大主题

瘦西湖风景区管理处主任助理陈炜说,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有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扬州有众多的世界级、省级和市级的“非遗”项目,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众多类别,展现了精致扬州的匠心传承。“瘦西湖风景区举办‘非遗文化月’,可以让更多的中外游客了解扬州‘非遗’,助推扬州‘非遗’走向世界。”

陈炜介绍,“非遗文化月”期间,围绕“指尖非遗”“舌尖非遗”“视觉非遗”和“听觉非遗”等四大主题,展示10多个非遗项目,为广大游客奉上一场场极具观赏性、表演性和互动性的“非遗秀”。

记者了解到,活动期间,游客还可以关注“瘦西湖”微信公众号,报名参与体验非遗项目。如“舌尖非遗”主题,网友对微信相关内容进行转发分享,并附上自己对“舌尖非遗”的看法,每天前20名就可免费获得美食小吃一份或者一定金额的抵用券(先到先得)。

雕版文化馆落户静香书屋

昨天,雕版文化馆落户位于万花园景区簪花亭西面的静香书屋。静香书屋门口,已悬挂“雕版文化馆”标牌。陈炜介绍,雕版印刷是落户瘦西湖景区的第一个非遗项目。在这里,游客可以亲手体验雕版的魅力。

当天,静香书屋还有茶道、花道、香道、抄经以及二胡、长笛、琵琶、古筝等“女子十二坊”表演。来自山西的朱女士第一次来到扬州,她说,“很喜欢瘦西湖的这种文化味道,这么多非遗项目集中展示,让我们有眼福、耳福了,期望这样的活动多开展,也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在水云胜概景点,有杖头木偶、画扇面等非遗文化表演,尽管天下着雨,但厅前广场上还是聚集了很多游客。来自河南的唐先生说,这次带小孩来扬州玩,不巧遇上雨天,不过雨中游瘦西湖别有一番情趣,还能看到这么多非遗文化表演,让小孩长了见识。

陈炜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上的重要遗产点,瘦西湖将通过“非遗文化月”这样的活动,逐步打造非遗聚集区,让扬州地方传统文化经由瘦西湖向世界展示。

鱼鹰捕鱼亮相瘦西湖景区

鱼鹰捕鱼,本来是一种传统捕捞方式。从非遗文化月开始,鱼鹰捕鱼表演将常驻瘦西湖,在节假日和周末为游客表演。

鱼鹰学名叫鸬鹚,扬州人多称老鸦,因为有着一张非常锐利而带钩的嘴,且善于捕鱼被称为鱼鹰。在中国,鱼鹰驯养已有几千年历史。古籍记载,最迟在三国以后,鸬鹚即被我国人民普遍训养为捕鱼工具。

扬州人善驯养鱼鹰,驯养繁殖的鱼鹰曾遍布全国各地,江都滨湖张套庄,扬州最大的鱼鹰驯养繁殖村,庄上村民过去就以驯养鱼鹰为生。不过,鱼鹰捕捞的局限性(如只能在秋冬季节捕捞),加上不少水域将鱼鹰作为禁用渔具和在现代渔业捕捞技艺的冲击下,鱼鹰已被边缘化,张套庄如今仅有一户渔民还在繁殖鱼鹰。

陈炜说,现在不仅小孩没看过鱼鹰捕鱼,就连很多上了年纪的也对这种捕捞方式陌生了。“其实,鱼鹰捕捞不仅仅是一种捕捞方式,还是一种民俗文化。这次我们在非遗文化月期间启动鱼鹰捕鱼表演,目的就是为了让游客了解鱼鹰捕鱼这一特色民俗,同时又能将这一千年民俗延续下去。”

在五亭桥南水域,鱼鹰捕鱼表演者李师傅用竹竿撑着一条小船,指挥着他的10只鱼鹰捕鱼,他和他的鱼鹰成为游客拍照取景的对象。“现在鱼鹰的数量很少了,像在邗江,统共只有七八条船大几十只鱼鹰。”

来自镇江的赵先生说,他还是小时候看过鱼鹰捕鱼,“这种场景,既熟悉又陌生,景区举办这样的表演活动,非常有意义,也非常吸引人。”记者 向家富

非遗文化月有四大主题

瘦西湖风景区管理处主任助理陈炜说,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有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扬州有众多的世界级、省级和市级的“非遗”项目,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众多类别,展现了精致扬州的匠心传承。“瘦西湖风景区举办‘非遗文化月’,可以让更多的中外游客了解扬州‘非遗’,助推扬州‘非遗’走向世界。”

陈炜介绍,“非遗文化月”期间,围绕“指尖非遗”“舌尖非遗”“视觉非遗”和“听觉非遗”等四大主题,展示10多个非遗项目,为广大游客奉上一场场极具观赏性、表演性和互动性的“非遗秀”。

记者了解到,活动期间,游客还可以关注“瘦西湖”微信公众号,报名参与体验非遗项目。如“舌尖非遗”主题,网友对微信相关内容进行转发分享,并附上自己对“舌尖非遗”的看法,每天前20名就可免费获得美食小吃一份或者一定金额的抵用券(先到先得)。

雕版文化馆落户静香书屋

昨天,雕版文化馆落户位于万花园景区簪花亭西面的静香书屋。静香书屋门口,已悬挂“雕版文化馆”标牌。陈炜介绍,雕版印刷是落户瘦西湖景区的第一个非遗项目。在这里,游客可以亲手体验雕版的魅力。

当天,静香书屋还有茶道、花道、香道、抄经以及二胡、长笛、琵琶、古筝等“女子十二坊”表演。来自山西的朱女士第一次来到扬州,她说,“很喜欢瘦西湖的这种文化味道,这么多非遗项目集中展示,让我们有眼福、耳福了,期望这样的活动多开展,也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在水云胜概景点,有杖头木偶、画扇面等非遗文化表演,尽管天下着雨,但厅前广场上还是聚集了很多游客。来自河南的唐先生说,这次带小孩来扬州玩,不巧遇上雨天,不过雨中游瘦西湖别有一番情趣,还能看到这么多非遗文化表演,让小孩长了见识。

陈炜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上的重要遗产点,瘦西湖将通过“非遗文化月”这样的活动,逐步打造非遗聚集区,让扬州地方传统文化经由瘦西湖向世界展示。

鱼鹰捕鱼亮相瘦西湖景区

鱼鹰捕鱼,本来是一种传统捕捞方式。从非遗文化月开始,鱼鹰捕鱼表演将常驻瘦西湖,在节假日和周末为游客表演。

鱼鹰学名叫鸬鹚,扬州人多称老鸦,因为有着一张非常锐利而带钩的嘴,且善于捕鱼,被称为鱼鹰。在中国,鱼鹰驯养已有几千年历史。古籍记载,最迟在三国以后,鸬鹚即被我国人民普遍训养为捕鱼工具。

扬州人善驯养鱼鹰,驯养繁殖的鱼鹰曾遍布全国各地,江都滨湖张套庄,扬州最大的鱼鹰驯养繁殖村,庄上村民过去就以驯养鱼鹰为生。不过,鱼鹰捕捞的局限性(如只能在秋冬季节捕捞),加上不少水域将鱼鹰作为禁用渔具和在现代渔业捕捞技艺的冲击下,鱼鹰已被边缘化,张套庄如今仅有一户渔民还在繁殖鱼鹰。

陈炜说,现在不仅小孩没看过鱼鹰捕鱼,就连很多上了年纪的也对这种捕捞方式陌生了。“其实,鱼鹰捕捞不仅仅是一种捕捞方式,还是一种民俗文化。这次我们在非遗文化月期间启动鱼鹰捕鱼表演,目的就是为了让游客了解鱼鹰捕鱼这一特色民俗,同时又能将这一千年民俗延续下去。”

在五亭桥南水域,鱼鹰捕鱼表演者李师傅用竹竿撑着一条小船,指挥着他的10只鱼鹰捕鱼,他和他的鱼鹰成为游客拍照取景的对象。“现在鱼鹰的数量很少了,像在邗江,统共只有七八条船大几十只鱼鹰。”

来自镇江的赵先生说,他还是小时候看过鱼鹰捕鱼,“这种场景,既熟悉又陌生,景区举办这样的表演活动,非常有意义,也非常吸引人。”

上一篇:潍坊临朐:文化品牌让“美丽乡村”更幸福 下一篇:南朗把文化公园建在每条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