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保护乡村历史文化资源 历史文脉有机融入城镇风貌

阅读:

【2016-11-19 20:34:18】

乡村有历史才有生命,有文化才有灵魂。近日,记者从区文化委了解到,为贯彻区委四届九次全会关于实施美丽乡村“五大工程”的决策部署,今年2月至今,由区文化委牵头,会同区志办、区文联组成专家组,赴甘宁、武陵、龙沙、罗田、高梁、太安6个镇,实施我区镇乡首批历史文化挖掘工程。

据了解,1月下旬,区文化委、区志办、区文联组建了由大学教授,文化学者,史志、文博、非遗专家,作家艺术家和相关方面负责同志15人组成的专家组,制定实施方案、前期准备、深入实地调研、反复研究论证,专家组历经数月,最终从地方历史文献、文物古迹、民风民俗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梳理各镇历史文化资源,理清乡土文化发展脉络,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思路,遵循出之有据、体现传承、利于呈现、广泛认同的原则,钩沉提炼出甘宁、武陵、龙沙、罗田、高梁、太安六个镇应着力凸显的主要文化特色。

专家组在调研报告中指出,甘宁等6个镇小城镇建设,应立足于镇域自然资源、文化底蕴、特色产业,结合挖掘提炼出的历史文化内涵,统筹分类制定小城镇建设导则,明确小城镇的标志标识、风格塑造、建筑风貌、市场营销,将历史文脉有机融入城镇风貌中。如甘宁镇应将三国文化元素融入到主要建筑、节点等景观打造之中,充分体现甘宁“重义轻利”核心价值与内在精神;武陵镇应坚持不懈打造汉文化特色镇,将汉代建筑元素和符号加以整合提炼,实施汉文化风貌改造,融入云纹、鸟纹和龙纹等最具特色的汉砖图案,彰显生动活泼的大汉气象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记者在调研报告中了解到,我区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1170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天生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川东竹琴、金钱板),市级非遗项目20个,区级非遗项目107个。其中,绝大多数散布在乡村,流传在民间。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需求是旅游的重要动因,旅游过程实际是文化的体验和享受;独特的历史文化是最具魅力的旅游吸引物,缺少文化内涵的旅游开发多是无根之木。调研报告中指出,应创新理念,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为主”与“适度利用”的关系,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在镇乡旅游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甘宁镇应突出三国文化这条主线,围绕万州大瀑布打造这个重点,打好甘宁、何其芳、虎钮錞于(现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三张文化名片,深入挖掘古箭楼、古崖居的历史文化,将其打造成体验式景点;武陵镇文化旅游应凸显汉文化主题,实现巴文化(巴子故城)、道教文化(木枥观)、移民文化(移民大镇)、民俗文化(龙舟、板凳龙)和美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意性呈现;罗田镇可围绕古道文化实施旅游开发,在古镇老街建设“川盐古道博物馆”,在用坪村打造“古村落观光游”,联合龙驹和利川谋道,策划实施“渝鄂古道体验游”,串珠成链、整体推出,做足古道旅游文章;高梁镇可将寨堡文化和驿道文化转化为旅游生产力,在椅子城建设“巴渝寨堡博物馆”,打造“马鞍寨登山节”体育旅游品牌,联动相关乡镇策划开展“巴渝最大古寨(葵花寨)一日游”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看巴渝古寨,到万州高梁”的效应;太安镇可建设三峡农耕文化展示馆、体验园,建成全开放休闲式、体验式乡村旅游基地,唤醒人们的乡土记忆。

上一篇:清东陵获评“美丽河北·最美历史文化遗存” 下一篇:阿左旗两条街成为第三批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