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门票里“览”天下!海口七旬老人收藏数千张文化景点门票

阅读:

【2020-03-05 19:07:50】

海南周刊|门票里“览”天下!海口七旬老人收藏数千张文化景点门票

 

柯锦华收藏的海瑞墓景区门票。

  文\图 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7月18日午后,在海口市龙华区中山街道竹林社区,74岁的柯锦华端坐在自家那栋陈旧的二层民居院落里,细心归类整理着一张张已经泛黄的各地景点门票,不时伏案补充撰写景区简介,一笔一划间落笔有力,字体尤为令人赏心悦目。

  “你看,这就是今年7月份刚刚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良渚古城遗址,现今我国已经有55处世界文化遗产了!”手里捧着两张印有“良渚文化博物馆”字样的门票,柯锦华越瞅越欢喜。

海南周刊|门票里“览”天下!海口七旬老人收藏数千张文化景点门票

南京藏友寄给柯锦华的两张良渚文化博物馆门票。

  藏友寄来的良渚博物馆门票

  柯锦华从书柜里搬出一本又一本厚厚的门票收藏册,逐一翻阅,里面珍藏着一张又一张大小不一的门票,无不记录着他这30多年来的收藏心路历程。

  “中国有55处世界文化遗产,大半我都去过了,虽说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没去过,但这两张良渚博物馆门票已经珍藏了好几年了,这两年我很想抽空去一趟。”柯锦华从其中一本厚厚的藏册里找到这两张门票,其中一张票面主色调为黄色,票价为8元,另一张为红色,票价4元,这两张门票的存根、副券依旧完整保留着。

  从外观来看,这是两张不同时期的门票,票面居中位置都印着“良渚文化博物馆”的题词,但票面纹案有所区别。在票面左上角,同样印着“良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黎明时代”字样,票面背侧均印有简介:“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一支优秀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其稻作农业已经迈入犁耕阶段,手工业专业化,尤以玉器和黑陶制作著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堪称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中文简介底下则是英文翻译。限于票面太小,除此并无太多关于良渚文化遗产的介绍。

  至于这两张门票的来源,柯锦华只是依稀记得,这是几年前南京一藏友通过邮寄赠送给他的,而那时,良渚的知名度并不高。在柯锦华看来,相比起北京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不少国人可能并不熟知良渚文化,甚至还略显陌生。显然,这两张良渚景点门票上的简介也相对有限,这几天, 柯锦华一直在翻阅材料搜集关于良渚世界文化遗产更多的内容,打算好好补充整理相关文字。

海南周刊|门票里“览”天下!海口七旬老人收藏数千张文化景点门票

柯锦华收藏的部分国内文化景点门票。

  归类整理数千张门票

  柯锦华自小就在海口成长,早在孩童读书时就练得一手好字,尤为喜好集邮与收藏各种各样的画册。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又迷上了收集全国各地景区的门票。在外人看来,即便是再精美的门票,可能也只是一张走进景区的“通行证”,但在柯锦华眼里,每一张门票都是一份文化读物,既是为了宣传与推广当地的旅游,也是在记载历史变迁与文化记忆。

  “你看,这是2017年7月份,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我专门制作了一本小册子。”尽管已时过两年,但一翻开那本鼓浪屿专题小藏册,柯锦华还是难掩内心的兴奋,册子里藏有将近10张鼓浪屿景区里不同景点的门票,以及好几则关于鼓浪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新闻报道。柯锦华说,在鼓浪屿这座享誉中外“琴岛”上,来自中外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成就了很好的历史风貌,鼓浪屿也成了这些年来他最想去的世界文化遗产地。

  在门票藏册里,海南旅游专题也是柯锦华较为得意的作品。他说,对于海南而言,早些年相对闭塞是客观存在的,但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此投资创业与旅游度假,海南的文化景点、度假胜地门票种类也变得丰富起来,自此,收藏海南景点门票也成了柯锦华的生活乐趣。翻阅那本海南门票专题藏册,海南日报记者看到,不同时期的门票,票价标注为一元至五元不等,门票图案多为景点大门以及标志性建筑,不过,柯锦华收藏的侧重点偏向于文化景点,如文昌孔庙、东坡书院、五公祠、海瑞墓、秀英炮台等。此外,还有三亚各旅游景区的门票,粗略估算总数有两三百张。

  柯锦华说,退休之后,得以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将这些门票分为世界遗产、博物馆、中国名镇、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带一路”沿线景点等10多个专题进行整理,每一个专题藏册都有上百张甚至数百张来自于国内不同景点的门票。至于现今共珍藏有多少张门票,柯锦华坦言没有具体数过,但至少有两三千张甚至更多。

  盼与藏友交流分享

  每当午后,茶歇间隙,家人在午休,柯锦华总爱端坐在自家庭院里,细心整理起一本又一本厚厚的门票藏册。

  “这比集邮要多花几倍的时间呢。”由于部分景点门票简介较为简单,柯锦华还要借阅材料,伏案手写补充。无论是楷体,还是仿宋体,柯锦华的字体大小十分匀称,笔划飘逸、灵动,让人赏心悦目。

  “也可以这么说,有些门票是绝版的了。”柯锦华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宣传与弘扬传统文化,近年来不少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名人雅士的故居陆续免费向公众开放。柯锦华认为,从某种程度来说,景点门票等同于相机拍照,属于“到此一游”的纪念,文化景点门票显得更有意义,建议有关部门推出赠票机制,可向游客收取一定的门票工本制作费用,因为这也是文化的传播与普及的一个尝试过程。

  此外,随着近年来文化景点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不少文化景区的大门以及标志性建筑也已启动不同程度的修缮,有的从旧址迁移,甚至大变样,而文化景点最原始的风貌却保存在早年的门票图案里,至今仍值得好好回忆。

  “包括刚刚入选的良渚古城遗址,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有55处了,现今我收藏的这类门票已有50处,这几年我还得加把劲,争取把各种材料好好补充一下!”柯锦华坦言,他收藏了30多年,迄今为止,在海口几乎没有志同道合的藏友,也缺乏专业的收藏书籍指导。今后如何更好地进行归类整理,他期盼能与藏友一起交流、分享。

原标题:海口七旬老人收藏数千张国内文化景点门票 在门票里“览”天下

上一篇:2019吉祥文化金银币收藏价值!发行量大减加厚币被炒热(3) 下一篇:纪连海:收藏老酒,就是收藏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