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淼叔”是如何炼成的?

阅读:

【2017-10-16 21:22:52】

“兵王淼叔”是如何炼成的?

  如果说特勤是消防部队里的利剑,那么他就是利剑上的刀刃!他是富有工匠精神的“红门精兵”,他是扎根基层的“生命守护者”,他是不忘初心的“忠诚卫士”。他叫涂颜淼,福建省消防总队福州支队特勤大队二中队特种车驾驶员兼操作手,1973年5月出生,1991年12月入伍,1995年10月入党,是全国消防部队唯一一位十九大代表、福建消防史上第一位一级警士长。他是战友们口中亲切的“淼叔”,更是官兵们心中无愧的“兵王”!

  为什么他能被称为“兵王”?或许以下的这些数字可以给你答案:入伍26年,9000多个日夜始终战斗在基层中队一线;至今参加各种灭火抢险救援3000余次;累计安全驾驶车辆220000多公里,操作梯子800多个小时,一场火灾中利用云梯车转移被困群众60余人;对12大类126种器材装备的绝大部分都能够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带出的战士10余名人考上警校、其中一名现已当上了支队级参谋长,20余名当上了中队长助理、70余名成为驾驶员及操作员、40余名成为装备技师……

“兵王淼叔”是如何炼成的?

  “兵王淼叔”的一天

  “兵王”的一天是什么样?

  这是“淼叔”工作中普通的一天。当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检查车辆。这也是“淼叔”每天工作的第一项任务。眼前的“淼叔”正在轻轻擦拭着消防车的车身。“这是我的老伙计了,不过你别看他服役时间长,其实威武着呢!”在“淼叔”看来,消防车俨然如他的战马。仔细地检查了车辆的各个部件,检测了车辆各项性能,确认无故障后,他才放心地从车上跳了下来。

  “淼叔经常说,车辆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战士叶川的眼中,涂颜淼是一个严格自律的人,而且他总是用行动积极地影响着中队其他官兵。叶川说,这么多年,每天早上淼叔总能按时起床、集合、出操。如果他看见有人没起床或者睡回笼觉,他会严肃的叫醒他。而对待工作他更是一丝不苟。每次保养器材他都会严格按照要求,对每个部件都要进行检查,丝毫不敢马虎。

  上午8点,操课正式开始。近期进行的操课以实战演练为主。内容包含熟悉辖区的交通道路水源情况,熟悉辖区重点单位的分类、数量以及分布情况,熟悉辖区主要灾害事故处置的对策及程序,熟悉重点单位建筑物使用及重点部位情况,熟悉重点单位内部的消防设施情况,熟悉重点单位的消防组织及其灭火救援任务分工情况等。

  “淼叔,帮我们看看这样的分工够不够科学。”操课上,一位班长向涂颜淼请教救援的部署分工。在听了对方的方案简述后,涂颜淼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迅速对方案进行了一些调整,让整体的救援配合更合理,衔接更顺畅。“每个战士都有自己的特点,救援部署中要因人制宜、合理分工、协同作战,才能实现最强的战斗力。”他说。

  下午的操课以理论学习为主。近期组织学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课堂上的涂颜淼虽然年过四十,但他仍像一个中学生一样,一边认真听讲,一边细心地做着笔记。他的字迹虽算不上漂亮,但却很工整。涂颜淼谦虚地说:“我的理论基础薄弱,所以对理论学习我一点都不敢松懈。”

  晚上6点半到8点半是战士们的自由活动时间。这也是涂颜淼的“聊天”时间。“前两天五四北的轮胎厂起火,你们在现场是怎么处理的?”多年来涂颜淼养成了一个习惯,对于自己没有参与的救援,事后他总要详细地向其他战士了解清楚。比如,当时现场是什么情况,救援人员是如何安排的,都用了什么设备,现场有没有出现什么意外情况。“虽然有些火情、救援我没在现场,但听了他们的讲述,我基本上能够还原当时的情况。”涂颜淼说,这些“聊天”的内容无形中给自己积累了更多救援经验,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迅速给出解决方案。

“兵王淼叔”是如何炼成的?

  “兵王”的一天很普通,“兵王”的一天也不普通!

  他是一名“工匠”型精兵

  “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这是涂颜淼在新兵第一课上给当年的列兵庞新涛说的一句话。直到现在,庞新涛仍然记着这句话。涂颜淼正是一名追求精益求精,有着工匠精神的消防兵。别人训练一遍,他就训练两遍、三遍甚至十遍;一些业务技能别人学会了就了事,他不仅要熟练应用,还在原理上刨根问底。

  涂颜淼有一个“老搭档”,1994年中队列装的德国原装进口的53米玛基路斯直臂云梯车。她是一辆运行了20多年的消防车。涂颜淼是这辆车的特种设备车辆驾驶员兼操作手。

  这辆车体型庞大,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设备,因此操作难度也相当之大。火场战斗中的情况瞬息万变,想要在火场上熟练应用它并做到万无一失,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但涂颜淼没有被这些难题所吓倒,而是潜下心来,一个个零件研究,天天围着车子转。每天别人都休息了,他还在练习操作。遇到技术难题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向技术人员或是厂家请教。因为他知道唯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攻坚克难。终于几个月下来,他不仅做到了单独一人就可以熟练操作云梯车,更是在一定程度比厂家还要了解这辆车的各种性能。二十三年来,他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去爱护、操作车辆,确保了该车历久弥坚、始终在火场关键时刻大显神威。

  在日常工作中,涂颜淼是一个爱思考、爱创新的人。工作中,他发现由于长时间救火,救护车里的通讯设备常常遇到没法充电而导致通讯不畅的情况。消防车上的输出电压是24V,如果能够通过一个逆变器,转化成220V电压就能给通讯设备充电了。萌生了这一想法后,他和另外一名士官就买来零件进行尝试。经过几番实验和测试,这一想法果然得到了实现。而这一小小的创新却在出警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消防车再也没出现过因为无法充电而导致通讯不畅了。这一创新最早只在特勤二中队内使用,后来逐步推广到其他中队。

  黄河牌厢式救援车是消防队里使用率很高的设备。但在实际操作中,涂颜淼和战友们发现,车里的一些设施和位置设置不太合理。简单来说就是车内空间大,但能放置的设备却不够多。如何才能让空间布局更符合实际应用?涂颜淼和几位战友决定对车内的布局进行改装。哪些是常用的设备,哪些是使用率较低的设备,哪些设备放置在什么位置更合理等等,围绕着这些问题,涂颜淼和几位战友又是讨论又是画草图。经过切、割、焊等多个工序,终于完成了改造。原本只能摆放12具空气呼吸器的抢险车经改装后可摆放空气呼吸器28具、备用气瓶40个,以及发电机、抢险器材等多类型装备,普通抢险车最终成了重要的器材输送装备车。

  “之前我想他毕竟文化水平有限,现在消防装备说明书都是英文的,他应该会跟不上时代。但事实证明我错了。”廖吉鹏是涂颜淼的老战友。涂颜淼熟练、流利的对外讲解现代消防装备让他对老战友刮目相看。廖吉鹏说,刚当兵那几年他对外讲解展示的都是些普通的水带、水枪、分水器之类的简单的消防装备。后来由于时代的进步,城市的发展,消防装备的不断更新,消防装备讲解的难度越来越高。这些进口的设备想熟练使用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何况还要完全掌握并对外展示讲解。“我想这源于他有着一颗不服输、爱钻研的心,和对消防事业的热爱。”廖吉鹏说。

  26年来,涂颜淼先后三次被评为“十佳士官”、被团省委评为“新长征突击手”、被公安部评为“公安现役部队优秀士官人才”二等奖,涂颜淼成了官兵们眼中的红门“爱迪生”、车辆装备“行家里手”。

“兵王淼叔”是如何炼成的?

  他是比武状元也是金牌教头

  在福建省消防部队,涂颜淼是绝对的比武状元和金牌教头。从军26年来,他参加了省内几乎所有的大比武、大汇报、大演习。作为队员,98年参加全省比赛荣获团体第一,99年荣获特勤比武第二。作为教练, 07年全省比武团体第一,09年“铁人五项”比武团体第二、16年全省大比武团体冠军……凭借一身过硬的业务技能和丰富经验,一次次在各类业务技能比武考核中摘金夺银,成了消防特勤队伍中的“超级战士”、“王牌教头”。

  这骄人成绩的背后,是超出常人的辛勤付出。为了提高在400米障碍项目中破拆环节的速度,他和队友把笨重的切割机、液压剪等破拆工具搬到了宿舍,对着房间门、窗户和床板比划研究,寻求最佳破拆方式。有时候,他和队友经常对一个新的训练动作、一个简单的训练环节、一个器材维护的小细节而进行激烈的探讨,甚至“争论不休”。比赛期间,为了确保器材装备的安全,他和队友天天睡在器材车上。

  “他不是和我们有距离感的‘兵王’,而是我们心中亲切的‘淼叔’。”这是和涂颜淼有着十年师徒情的战士武涛辉发自内心的一个感受。

  十年前,刚入伍不久的武涛辉因为普通话不标准很难融入到大家当中,但在淼叔的关心和关怀下,大家开始逐渐接受他。在一次救火实战中,缺乏经验的武涛辉被火场的烟雾困住了方向,找不到出来的路。这时他想起涂颜淼在平常教他的一个办法,那就是顺着水带往回走。这一招果然奏效,很快武涛辉就顺着水带安全撤离了火场。

  听说了武涛辉的这个经历,涂颜淼主动找到他,并表示要当武涛辉的师傅。俩人结成对子后,涂颜淼就深入帮助武涛辉查找自己的短板,并且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涂颜淼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武涛辉。对于武涛辉的业务、技能存在的短板,他都细心地记在本子上。针对这些问题,涂颜淼通过自己丰富的经验提出了改进的方案。此外,涂颜淼还鼓励武涛辉多看、多学、多练,不仅要学会各项业务技能,更要精益求精,力求每个动作都要到位、完美。经过师徒二人几个月的严格培训,武涛辉各项业务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近期的安徽地震拉动演练中,武涛辉充分发挥出一名骨干的作用,在多个救援科目中都能够独挡一面,获得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更让师父涂颜淼欣慰的是,学成的他无形中也在帮助着周边的战友,积极引导,团结协作。

  现任福州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政治指导员陈泽伟也曾是涂颜淼的徒弟。2009年陈泽伟作为刚入伍的地方大学生干部准备参加全省消防铁人五项比武。当时陈泽伟刚完成任前培训,不管是体能还是业务都非常薄弱,以当时的条件要想代表支队特勤大队参加全省比武困难巨大。刚到集训队的时候,陈泽伟就抱着被淘汰的思想,在训练中也有些偷懒。作为集训队教练的涂颜淼很快发现了陈泽伟的问题,他找陈泽伟聊了一晚上。

  陈泽伟告诉涂颜淼,自己体能业务素质都还有很大差距,参加比武,肯定会被淘汰的。涂颜淼说,训练中他一直在观察。 他认为陈泽伟的身体灵活性很强,体能业务的潜力很大,只要努力训练,一定可以参加比武取得成绩。

  自那晚以后,涂颜淼就根据陈泽伟的实际情况为他量身订做了训练计划。按照这份训练计划认真练下来,陈泽伟也发现自己进步明显。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三公里成绩由15分提高到10分30秒,业务水平也达到了集训队的平均水平。

  在师徒的共同努力下,陈泽伟最终代表支队参加全省比武,并取得了团体总成绩第四,一个单项第一和一个单项第三的好成绩。在完成最后一个项目后,陈泽伟第一时间找到涂颜淼,师徒两人相拥而泣。陈泽伟说,那次比武是他军旅生涯中的重要一战,对日后的成长都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而在的他心中,涂颜淼是那个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在涂颜淼看来能给充满活力的年轻官兵当师父是组织对他的一种信任,是嘱托,更是责任,是压力,更是义务。他说:“作为一名入伍二十六年的老兵,组织将我培养成一名‘兵王’,我有义务和责任将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分享给年轻的官兵,帮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消防部队的中坚力量,这也是我对组织的反馈。”

  26年来,涂颜淼带出了一茬又一茬新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班长、教出了一个又一个徒弟, 他们都成长为消防队伍中独当一面的精兵强将。

“兵王淼叔”是如何炼成的?

  他是百姓的“生命守护者”

  “什么是军人?军人就是只要部队有需要、人民有召唤,哪怕是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也要义无反顾冲上前。”军人的使命和责任已经深深刻在涂颜淼的心中,化在他的每次行动中。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涂颜淼把正高烧39度的女儿交给妻子后,匆匆踏上了前往灾区的征途。时间就是生命,救援人员早一刻到达就可以为多一点的人带来生的希望。为了早一点到达灾区,涂颜淼和他的战友们连续行军15个小时没有合眼。

  搜救中,队员们发现在青川东桥宾馆附近,一位妇女被埋在了3、4米深的废墟下。救援虽然有困难,但只要妇女还有生命迹象,战士们都将全力救援。人在废墟下,大型的破拆、剪切的设备派不上用场,战士们只能徒手挖。连续68小时的循环救援,战士们的裤子磨破了,他们的手也出血了。但幸运的是,在他们的奋力抢救下,这名妇女终于被成功救出。

  在四川救援的短短的7天里,涂颜淼共参与各类抢险救援39起,救出被困群众17名,其中生还2名,抢救和疏散各类物资达上千万元,并随部队铺设光缆10000余米,帮助青川县恢复了与外界的通信联系。

  2015年4月6日,漳州古雷发生石化罐体爆炸火灾。福建消防总队命令福州市消防支队集结队伍赶赴古雷增援。这场几次险象环生、持续56小时的战斗的经历让涂颜淼刻骨铭心。

  火情发生后,具有丰富的灭火战斗经验的涂颜淼第一时间向中队领导主动请缨,请求参加战斗。在上级增援命令到达前,涂颜淼就准备好消防炮、备用灭火剂以及个人防护设备等和干粮饮料。增援命令一下达,队伍立刻出发。从福州到古雷,340公里,消防车冒着夜雨一路急驰,他们要与时间赛跑。

  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任务,涂颜淼带领着队员们在外围寻找水源。可是当时周边明显的水源都已经被使用了。“大家跟我来,火场的背面可能会有水源。”涂颜淼凭借着自己多年灭火战斗的经验,带领一班人员到火场背面,翻过高达三米的油罐区防护堤找到了一处冷却水池。随后他将消防车停到离火场只有50米的地方开始吸水。

  火场上,找到了供水的水源就如同找到了子弹。上级当即下令由涂颜淼负责监督后方所有车辆的行驶、停车位置以及吸水等过程。在涂颜淼的带领下,队员们只用了短短不到半个小时时间就顺利地用四部车铺了八条干线向前方供水。供水期间,由于车辆长时间吸水,车辆和水泵发生五六次故障。但涂颜淼凭借自己对车辆装备的熟悉,每次都第一时间将故障排除,保证了52小时不间断供水。

  由于石化燃料的复杂性,火灾现场随时可能出现爆炸等危险。每一次进入火场,都如同与死神博弈。就在火场第二次复燃后,指挥部命令把第一次撤离时落下的消防车开出安全区域。再一次深入火场时,涂颜淼已经在脑子里规划好了接下来要完成的动作,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要做什么,并且已经计算好了完成的时间,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把消防车开出来。正当涂颜淼要把消防车开出安全区域时。“班长,我的水带卡扣解不开了。”现场一辆消防车上的由于一根8米长的水带卡扣解不开,无法撤离。“来,我来帮你。”他迅速冲到这辆消防车前,和这名队员合力拆掉了卡扣,指挥这名战士一起撤离。

  在福建,台风是每个夏天的“标配”,台风救援对于消防官兵来说,也是每年的“必修课”。2005年10月2日,百年一遇的龙王台风袭击了福州。涂颜淼所属的特勤二中队所负责的是华林路到五四北路这片地区的救援工作。

  当天凌晨2点左右,已经连续救援7个小时的他们已经筋疲力尽,脚都已经快抽筋了。而此时,中队又接到指挥中心调度,省老干局附近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被困家中急需转移。虽然疲惫,但涂颜淼当即向中队干部申请带领其他两名战友前往营救。当时小区的水位达到将近一米五,车子根本无法靠近。队员们只能带着绳索在水中徒步五百米到达救援地点。

  当了解到这位老人身高一米八多、体重一百八十斤左右,且下半身瘫痪的情况后,涂颜淼决定由他负责把老人背出来,其他三名队员协助他。当他们背着老人走出小区门口时遇到一个急上坡,水流急,每走三步都要被水冲得后退两步。短短10米的小坡,他们整整走了5分钟。在他们将这名被困老人成功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交给其家人后,老人激动地抓着涂颜淼的手臂,说道“谢谢你小战士,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人民军队的好作风。”

  2013年的一天,特勤二中队接到指挥中心的命令,要求他们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急诊室等候,配合医生对一名8岁女孩进行救治。当时小女孩正在用绞肉机碎笋干,不小心探入过深,左手掌不慎被卷入绞肉机内,被卡在里面近3个小时,四根手指出现坏死症状。由于绞肉机是钢质的,十分坚固,当地医院没有专门的工具对其进行破拆,只能交由消防特勤官兵救援。

  中队干部和涂颜淼赶到了医院,立即会同医生对孩子左手掌的伤势进行仔细检查。检查结果反映出孩子的手掌伤势非常严重,由于绞肉机巨大的搅拌力,孩子的四根手指除大拇指外都已经粉碎性骨折,整个左手掌扭曲地卡在绞肉机里,如果不能及时将手掌取出,孩子的手掌就有坏死的危险。但是,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将手掌弄出来呢?在场的人们都没有好的办法。

  这时,涂颜淼结合他20余年的救援经验说:“我们以前处置过几次类似的警情,都是切割绞肉机的卷盘,每次至少需要1个小时,而且处置后由于时间过长,伤者往往需要截肢。我想这次我们能不能换个思路:既然手是被旋转的轴承‘吸’进去的,那能否来个逆向思维,把轴承反方向旋转,将手‘吐’出来,这样才能尽可能的保全小女孩的手”。

  经过与现场专家的论证,大家决定用涂颜淼的创新方法,不破拆绞肉机,采用手动反方向旋转绞肉机轴承的办法,为孩子扭曲的手指调整出足够的活动空间。

  操作时,涂颜淼小心翼翼地转动轴承,旁边的战友握住孩子的小手臂,中队领导则在一旁关注着孩子的反应,不时提醒两人调整力度和节奏。涂颜淼的后背早已湿透了,但他并没有顾得上擦去额头上冒出的豆大汗珠,只是直直地盯着轴承,生怕发生意外。过了10分钟,孩子的左手掌终于被成功地“吐”了出来,他对着医生和女孩的家属说:“成功了,成功了,太好了,手保住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涂颜淼紧绷着的脸,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26年来,从抗击“龙王”、挺进汶川,到鏖战古雷、斗战“苏迪罗”……涂颜淼参加各种灭火、抢险、社会救助3000余次,救助遇险遇难群众数百人。他用自己的热血谱写了赴汤蹈火、竭诚奉献的消防卫士之歌,锻造了“生命守护者”的英雄形象。

“兵王淼叔”是如何炼成的?

  不忘初心,做一个忠诚勇士

  “有人问我,当消防兵苦不苦,训练累不累?我的回答是,当然苦、当然累。但哪怕再苦、再累、再危险,我们的付出能守护老百姓的平安,那也值了。”

  涂颜淼出生于三明尤溪县的一个偏远农村家庭。从小受到在消防部队服役亲人的熏陶,立志当一名消防兵是他的梦想。经过新兵三个月的艰苦训练,涂颜淼被分配到了福州市消防支队第三中队,即现在的仓山消防大队仓前中队。报到的第一天,刚到达中队后不到两个小时,涂颜淼就迎来他消防生涯的第一次出警。

  “那是台江中亭街的一处民房着火。当时,只听到班长喊:‘火警来了,大家赶紧上车’,我就迷迷糊糊地跟着班长上了消防车。”到达火灾现场后,因为是新兵,没有实战经历,涂颜淼只能坐在当年尖头东风车的后排,隔着车窗玻璃,认真地看着班长进行任务下达,各个号员按照分工熟练地操作手中的消防装备。现场,有的队员在铺设水带,有的在持枪灭火,还有的在进行搜救。而当时作为旁观者的涂颜淼在车上看着热血沸腾,心里涌动着一种深深的自豪感。当火灾被扑灭后,听到现场老百姓对我们消防官兵的赞扬,那一刻,涂颜淼很激动。也就从那一刻起,他才明白什么是消防兵。他暗暗告诉自己,要努力训练、努力学习,成为一个能救人、会灭火的消防兵。

  “做一个能救人、会灭火的消防兵。”26年来,涂颜淼始终牢记百姓的期盼,把火场当作一个没有战火却硝烟弥漫的战场,把消防车当作坦克,水枪当作大炮,一次次地投入到战斗中。

  26年来,百姓需要他时,他总能在第一时间出现,但在家人的眼中,他却常常缺席。妻子黄珍琦说,涂颜淼是个没空回家的老公;女儿涂秀璋说,他是个不称职的爸爸。结婚前,黄珍琦的父母家人一致反对她嫁给一个消防兵。因为消防兵太苦、太累、太危险。

  婚后,因为工作忙涂颜淼一直都没有空陪妻子回娘家。家里的红白喜事他没空参加,小孩生病也没有办法回来。妻子的许多同学一度都以为他们离婚了。“每次打电话给他,他都说在忙没空,渐渐的我也习惯了。”由于涂颜淼的经常性“没空”,家里大大小小,里里外外的各种事情都只能妻子一个人扛。妻子曾笑言,经过这长时间的锻炼,她已经由一个什么家务都不会干的“小公主”成长成了一名合格的“水电工”了。

  “老涂的身上还有许多特殊的军功章呢。”涂颜淼的领导、特勤二中队队长刘强所说的“特殊军功章”是指涂颜淼身上那些在灭火战斗抢险救援中留下伤病。而这每一枚“军功章”,都见证了他二十六年来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刘强说,消防战士的职业特点就是训练强度大,灭火救援任务重,尤其还要经常泡在水里,衣服从湿到干再从干到湿更是家常便饭。二十六年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涂颜淼身上不仅有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消防职业病,在多次灭火救援中还受过重伤,落下病根。2010年的一次火灾,救援现场突发意外,涂颜淼的鼻梁骨被撞歪了。他强忍着疼痛,直到完成救援后才到医院做了矫正手术。术后的他也获得了鼻炎“军功章”。

  有人说,“涂颜淼,当兵当到你这份上,值了,够了,可以歇歇了”。也有人给出丰厚的条件让他到自己的公司里干。可是他却越来越舍不得离开部队,离开这支作风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队伍。因为他亲身感受到消防部队这二十六年来的发展成果,感受到人民群众越来越离不开这支以拯救生命为使命的队伍。想到组织和部队的培养、党和人民的重托,涂颜淼就告诉自己“不能停,还要努力,还有那么多新装备新技术要学、还要坚守在战斗的一线,要把自己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技能传授给新战友。如果条件允许,我想一辈子干消防”。因为“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当一名消防兵”。

  不忘使命,继续前行

  2017年7月1日,涂颜淼再一次站在了鲜艳的党旗前,庄严地举起右手,作为领誓人,带领全市消防部队新党员进行入党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铿锵有力的誓言深深感染了在场每一名官兵。

  “什么是党员,党员就是那个冲在最前面的人。党员就是其他战士不敢上,他敢冲在第一线的人。党性不是挂在嘴上,也不是写在纸上,而是润物无声地深入到你的工作当中,刻到你的骨子里。”涂颜淼是一位有着22年党龄的老同志。在近期开展的“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和强军主题教育中,作为党龄最长的一名党员,涂颜淼总是队里表现得最积极的一个。每次学习中他总能带领着新同志学习理论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工作踊跃发言。学习笔记、心得体会、阶段总结,他总是用心地撰写。上面这段话,是涂颜淼写在心得体会里的一句话。他这么说,也这么做了。

  多年来,无论在火场,还是在救援现场,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2004年,在建的自来水大厦发生了一起坍塌事故,一名工人被脚手架刺穿了身体。当时的救援现场十分血腥,很多现场的战士都感觉头晕难受。

  “领导一说班长骨干跟我上,我也不知哪来的勇气,第一个就冲了上去。”尽管当时那名工人已经没有了生命的迹象,但为了人性的尊严、保证尸体的完整性,他和另一位战士死死用手托住尸体。由另一名战士在上方进行现场处理后,再缓缓将尸体移到下方来。尸体的血水顺着涂颜淼的帽檐流了下来,滴在身上。涂颜淼坦言,自己当时也有过恐惧,但当时冲上前去就是毫不犹豫,可能这就是党员的一种本能。

  从军26年,涂颜淼从一个青涩懵懂的农村少年成长为福建消防史上第一个兵王。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省级以上表彰7次。2008年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08年被福建省评为“抗震救灾功臣”;2009年荣获省“第二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特级优秀人民警察”、“青年五四奖章”;2016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福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2017年6月光荣当选为福建省出席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谈起当选为十九大代表,除了喜悦和激动之余,涂颜淼更感受到了一份压力和责任。他说,作为长期扎根一线的消防战士,他真切地见证着改革强军的加速推进,也亲历了消防事业的发展和变化。而作为一名服役了26年的老兵,在强军行军、改革强警的新征程中他也有新的使命。

  “我也有自己的‘强军梦’,作为一名消防战士我要和战友们一道并肩作战,做合格的、出色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现代消防兵;作为一名自身老兵,我更有责任和义务把我在部队中所学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新兵,为部队带出更多业务过硬的优秀尖兵。”他说。(福州消防支队供稿 陈泽伟)

上一篇:苏州市新迅达衣车贸易有限公司 下一篇:深圳市新力达新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