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卖信息成“产业链” “信息掮客”生存空间待法律强力挤压

阅读:

【2017-01-27 19:18:53】

电信网络诈骗背后浮现倒卖个人信息“产业链”

  你接过诈骗电话吗?你收过广告信件吗?你是否很疑惑,对方是如何知道你的个人信息的?个人信息泄露后将会面临哪些风险?

  记者近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获悉,新疆警方侦破近年来最大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涉案的1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

  个人信息泄露案频发,我们又该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倒卖信息成“产业链”

  2016年11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公安机关在查处一起妨害信用卡管理案件时,发现犯罪嫌疑人顾某、马某还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非法从事个人征信买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将此案列为厅级督办案件,交由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侦办。

  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二大队民警经过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顾某和马某勾结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通过QQ邮箱,将伪造的公民个人征信查询授权书和复印件发送给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非法查询公民个人征信信息,并利用微信转账或者发红包的方式支付报酬。同年11月9日,警方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先后将顾某、马某等8人抓获并依法刑事拘留。警方初步调查发现,这是一个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伙。团伙由信息泄露源头(查询员)、中间人、代理商和客户4个层级组成,其成员分布全国多个省市。

  “不法分子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涉及各行各业,这个黑色‘产业链’已渐成规模。”办案民警说,经核实,从2016年年初至落网,犯罪嫌疑人顾某、马某非法查询公民个人征信信息上千条,以每条信息21.5元至32.5元的价格从金融部门购进,以45元至60元价格对外销售,一年获利数万元。

  为彻底打掉该团伙的上下关系网,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派精兵强将前往山西、北京、黑龙江等地,将涉案的另外6名犯罪嫌疑人抓获。截至今年1月中旬,该案1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目前此案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信息泄露源头在哪

  “有一个叫崔军的人,信用卡透支了1万多元却迟迟不还款,我们联系他催收欠款,才知道信用卡不是他本人办的。”去年4月的一天,乌市某银行工作人员向乌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报案称。经警方查明,这是一个专业信用卡诈骗团伙所为,两名犯罪嫌疑人从网上买来他人身份信息,冒充他人身份先后办了200多张信用卡进行消费。

  无独有偶,去年8月,乌市公安局高新区(新市区)分局破获了一起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电信诈骗案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涉案金额20多万元。警方在该团伙办公场所查获了一大箱个人信息资料,涉及数千名新疆籍居民,姓名、住址、手机号等信息一览无余。据犯罪嫌疑人交代,这些资料是他们在网上廉价购买的。

  现实中,公民个人信息被不当收集、恶意泄露、随意篡改甚至非法出售的现象频繁发生。如此多的个人信息被出售、倒卖,“源头”究竟在哪里?

  到医院检查身体、去银行办信用卡、在网上购物……生活中有太多时候需要填报真实姓名、手机号码、通讯地址等个人信息。当这些个人信息被无意或恶意泄露后,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推销产品、电话骗局、骚扰短信便纷至沓来。

  不法分子掌握公民信息后,直接买卖牟利或利用这些信息开展非法调查,进而衍生出电信诈骗、非法讨债、绑架勒索等更多犯罪。

上一篇:VP宣布退出SLi群星联赛 备战基辅Major 下一篇:廖松杰的血泪举报书期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