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舆情】网民关注儿童“触网”低龄化如何应对

阅读:

【2018-01-07 18:37:50】

最近发布的一份广东省少年儿童网络素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儿童“触网”出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超过23%的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5岁时使用网络时间超过30分钟的儿童达到31.9%。8.5%的7岁儿童进行过网购,14.4%的7岁儿童在网上发布图片、视频或文字,一些儿童3岁就开始使用QQ和微信,10岁时QQ接触率达到52.9%。消息一出,引发舆论热议。

【社会舆情】网民关注儿童“触网”低龄化如何应对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儿童“触网”时间越来越多、触网年龄越来越小,早就有了各种版本的调查和报道,几乎每一次都曾引发焦虑。然而要想将孩子完全杜绝在网络之外,显然不太实际。

正如网民“毛建国”所言,互联网是嵌入式的,对经济社会的改变是全方位的,不可避免地影响现在的孩子,所以要想杜绝孩子“触网”基本不可能。而且对孩子来说,接触互联网不完全是坏事,互联网也有许多积极成分。网民“潘洪其”说,网络对儿童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让儿童更早接触现代人必备的网络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打开通往无远弗届的未知世界的大门另一方面,过早触网也容易让儿童沉溺于网络游戏等虚拟空间不能自拔,容易对儿童的正常学习和成长造成影响和干扰。

儿童触网低龄化,家长引导别缺位

【社会舆情】网民关注儿童“触网”低龄化如何应对

家长可能在网络行为和数字化技能方面被儿童反超,但在监护、引导儿童的网络行为,帮助儿童提高网络素养,防止儿童染上网瘾方面,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责任随着儿童触网年龄越来越低,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

网民“木须虫”说,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网络社会已经浸润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触网低龄化与这一大背景息息相关。应对这一现象,关键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让网络成为孩子们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工具,而非绑架生活的玩具。新华网有观点称,平时倒没觉得什么,一看数据真是感慨!网络让社会提速了,也让孩子的智力发育提速了。孩子太小就接触网络尤其是网络社交真的好吗?虽然孩子对网络的探索意识和自主意识很强,但自控力依然不强。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家长的引导可别缺位错位。

除了家长引导,还需学校、政府多发发力

当然,仅靠家庭一方之力远远不够,还需学校、政府等多方发力。学校方面,应尽早开展儿童网络素养教育,将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中,普及网络安全法治教育。政府也应积极作为,及早建立“网络分级”制度,为孩子打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民“王琦”说,既然儿童“触网”已成不可避免的趋势,那么,社会要做的就是打造好安全防护的墙。学校应尽快加入网络安全教育,同时要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加强网络秩序治理整顿,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让网警像现实社会中的警察一样成为网络最坚强的后盾,给孩子打造一个让家长不再谈之色变的网络环境。网民“陈孝斌”期待,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这一现实问题,加快研究论证步伐,跟紧儿童“触网”低龄化新形势,让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起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责任,一起为孩子们网中成长撑好“保护伞”、握好“方向盘”。

+1

【社会舆情】网民关注儿童“触网”低龄化如何应对

上一篇:社会服务行业2018年1月投资策略:关注优质低估值景区,酒店行业繁荣依旧 下一篇:Grant Thornton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