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关注热点民生

阅读:

【2017-04-20 17:01:37】

——广东民政系统聚会共谋科学发展之策

    春风化雨润无声,民生民政总关情。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民政论坛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提出推进新形势下的民政理论研究工作,为完成好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广东省民政厅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召开全省民政论坛共商民政政策理论之计、共谋科学发展之策,会场气氛热烈。

  民政部门肩负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关注“热点民生”的重任

    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王长胜表示,今年的全省民政论坛穿插于全国民政论坛之间,目的就是要开阔视野,理清思路,明确研究方向。

  近年来,紧紧围绕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决策部署,全省民政系统结合民政事业发展需求和党委、政府关切、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组织重大理论攻关。

  省民政厅党组研究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和奖励措施,并超前规划、合理确定研究方向,厅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基层调研,就“广东省关于加强县、镇两级民政工作机构公共服务能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有效地解决基层民政工作机构公共服务能力不相适应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为省委、省政府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各地紧紧围绕民政事业发展的大局,把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摆到重要位置,纳入民政事业总体安排,与业务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

  去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等7个配套文件,其中涉及民政部门牵头的有4个,对保障民生、加强基层服务管理、培养壮大社会组织、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找准民政各项业务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列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基层管理工作机制创新研究》、《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对策研究》、《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途径与方式》、《大部制改革中的老龄工作机构问题》、《广东省复退军人非理性利益诉求的应对措施》等9个重点课题。

  “随着全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期望日益增强,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肩负着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关注‘热点民生’的重任。”王长胜说,下一步,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的一把手要以身作则,做民政政策理论研究的倡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推动者;要坚持围绕大局、服务决策、指导实践,根据民政业务的发展趋势与人民群众的需求,明确基本目标与发展方向。“全国第十三次民政会议和广东省第十九次民政会议都明确要求发挥好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我们的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围绕这一大局,去深入研究、去破解难题,努力推进全省民政事业科学发展。”

  搞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是民政事业谋事之基、成功之道

    “搞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是民政事业谋事之基、成功之道。”论坛上,王长胜的一席话引来许多共鸣。

  2011 年8 月,广东省民政厅面向社会公开发布《2012年政策理论研究课题指南》,各级民政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反应热烈,共收到论文134篇,经几位专家认真评选,35篇论文获奖,5个单位获组织奖。

  作为《珠海市民政法制建设调研报告》的直接参与者、暨南大学人文学院法律与政策实践中心陈晖教授谈了他对法治民政的理解,“依法行政,建立法治国家”写入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后,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法治国家”方略,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用十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宏伟目标。民政部门作为政府重要职能部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职能,建设和谐社会必然需要建设法治民政。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珠海基本形成了以立法、法制宣传教育、民政法律法规执行、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监督检查、法规编撰、法律服务咨询、民政法制理论研究、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办理等为依托的民政法制工作体系,确保了民政工作有序开展。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发挥社会组织作用,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将社会组织问题列入重大调研课题深入调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深圳市推进政府职能和工作事项转移委托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深圳市民政局办公室副主任杨树林认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为该市重视和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提供了政策支撑。“十一五”期间,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迅猛,年均增长近13.2%。截至2011 年底,登记社会组织总量4554家,其中社会团体1887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648家,基金会19家,每1万常住人口拥有社会组织4.5家。

  各类社会组织积极承担政府委托或剥离的公共服务事项,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有效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

  东莞市民政局办公室卢达明介绍,自2006年成立市慈善会至2011年底,东莞市慈善会坚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宗旨,累计募集善款11.32亿元,投入慈善公益资金9.2亿元,广泛开展了助医、助学、助老、助残、助困和赈灾等活动,累计实施98项慈善公益项目。“东莞慈善日”、“慈善月月捐”、“冠名专项基金”、“慈善杯篮球赛”、“社区服务周”、“公益创投”等新型慈善活动,就是要在全社会倡导慈善文化、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民生改善。

  中山市1990年就步入老龄化社会,20多年间该市60岁以上人口由11.8%增至13%。市民政局副局长蓝海斌说,“创新社会养老模式,对于地处珠三角的中山市来说,是衡量其社会发展和谐程度和民生发展指数的重要指标,也是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构建‘和美中山’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和掌握创新社会养老模式的进展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组织人员深入各个乡镇和社区进行全面调查,得出中山市老年人的基本状况是: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约三分之一的老人处于单身状态,独居老人比例不到一成,总体健康状况较好、超过一成的健康不佳,“为此我们得出结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山市主流的养老服务模式将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根据不同对象将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覆盖城乡的适度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模式。”

  王长胜最后总结道,民政政策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一是总结经验,把已有的民政工作经验系统化并用以指导实际工作;二是探索现实,针对现形势任务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理论,归纳总结,探索创新。

  论坛在激烈的思想碰撞和交流中进行,广东民政的理论与实践也在这个进程中得到升华。 (曾庆民 陈华)

上一篇:社科·历史 下一篇: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