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建议

阅读:

【2020-05-17 18:32:12】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中医药发展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是深化供给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健康南通”战略、推进全市健康服务业得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建设中医药强市的必然要求,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两聚一高”和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三五”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7〕93号)文件精神,我市起草了《南通市“十三五”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南通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

1.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以及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中医药科室建设。加快推进市中医院、海门市中医院、通州区中医院新院建设。完成市中医院与各县(市)中医院建立中医医疗联盟。通过深入接轨上海,加快推进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建设。创建省级及以上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特色专科、诊疗中心,积极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加强县级中医院薄弱专科建设与发展,完善多层次、多学科、多病种中医诊疗体系。规范开展中医医师多点执业,推动中医药优质技术和人才合理流动、资源下沉,整体带动区域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2.加快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按照“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原则,认真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馆(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100%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有效提供中医药服务。9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95%村卫生室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或中医类别(临床类别)医师或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3.加快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全面深入接轨上海,依托高等院校、中医药优质资源,通过名医名师师承等形式,大力培养国家级、省级、市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重点学科带头人、名中医等。深化中医药人才引进、选拔、培养机制,完善人才政策,构筑人才高地,广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搭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中医药人才梯队。

4.开展中医学术思想研究和传承。开展南通历代名老中医陈实功、季德胜、朱良春以及省级名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传承创新,全面提升南通中医在全省的学术地们。挖掘整理民间中医诊疗技术和方药,规范民间中医诊疗行为。加强对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及老药工经验的传承与推广。

5.推动中医医疗服务多元化发展。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妇科、儿科、骨伤科、肛肠科等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和临终关怀医院等。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对社会资本举办的、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等方面对其不作布局限制。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保证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6.创新中医医疗服务模式。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开展融医疗、康复、预防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中医多专业联合诊疗模式和中医药综合治疗模式。推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以医联体、医疗集团、中医医疗联盟、专科(学科)共建等形式开展市级中医医院与县级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质性合作,开展名院名科工程,各中医院要在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上实现重点扶持、错位发展,重点打造特色专科诊疗区域中心。推进基层中医馆建设,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网络。鼓励县级中医医院开展县乡村一体化服务管理。推动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规范建设和连锁发展。

7.加速中医药科技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积极开展中医药研发。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政策保障,优化资源配置,充分激发全行业科技创新活力。深入产学研融合,扩大科研合作范围,提升科研档次水平。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二)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

1.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应用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开展健康咨询、饮食调养、生活起居、运动健体、足疗按摩等中医养生方法,推广普及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导引等中医养生运动。开展药膳研发,丰富药食同用保健食品。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化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

2.加快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鼓励社会企业开展以经络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养生保健器械产品和药膳产品研发,做大做强中医药养生保健产品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中医经络按摩馆、太极运动馆、药膳馆、情志调摄馆等。鼓励公立医院有资质的中医师在完成所在医疗机构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到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加强对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人员、技术、服务、产品等的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3.开展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以“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为载体,强化中医“治未病”理念,在中医医院以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中心,积极开展规范的中医药健康体检和中医药健康干预,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调理、体格锻炼等服务,重点做好0-36个月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保险,通过中医药健康风险评估、风险干预等方式。总结提炼南通名老中医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案并推广。

4.促进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发展。加强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二、三级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设定床位分别为医院总床位的2.5%和2.5~5%。鼓励综合医院或妇幼保健院设立以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医学科。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康复服务机构。加强中医药在疾病康复期的特色技术和方法应用研究。支持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拓展服务领域,开展慢性病管理、残疾人康复、工伤康复等服务。建立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中医医院合作开展中医康复技术应用,提升基层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

5.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特色的护理院、养老院。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加快推进如东县中医院养老康复中心建设,鼓励中医医院采取自建、托管养老机构或与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开展技术协作,探索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医养融合”服务模式。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位,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与老年人家庭签订医疗契约服务关系,促进中医药服务向居民家庭延伸。

(三)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

1.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挖掘南通中医药文化资源,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结合南通长寿现象,开展长寿相关的中医药文化研究。搭建中医药文化交流高端平台,扩大南通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建设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构筑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创作具有我市特色、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实施中医药文化大众传播工程。

2.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实施中医药文化普及工程,将中医药知识纳入基础教育课程,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推广普及中医药知识。建立中医药科普宣讲团,招募中医药服务志愿者,开展中医药惠民服务行动,举办中医药文化大讲堂,多形式、多渠道推进中医药文化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进校园、进机关和进企业。

3.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充分利用我市中医药元素突出的海安县乐百年健康小镇、如皋市长青沙药用植物园、如东县金蛤岛温泉度假村、启东市新村沙绿地长岛以及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等旅游资源,创建2个国家或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或基地)。鼓励中医医院与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度假区等建立协作关系,大力发展融入长寿文化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开发集医疗康复、养生保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开发推拿按摩、艾炙理疗、拔罐药浴、温泉疗养、药膳美食等可体验、可消费的养生保健旅游系列产品。

二、南通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主要表现在中医药改革创新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布局和体系建设尚需进一步优化;城乡和地区之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水平不够均衡;基层中医药人才短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总体仍然薄弱,不能持续稳定地提供能够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的中医药服务,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更加密切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想做事的担当,敢做事的魄力和能做事的实招,开拓进取,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全市中医药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以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新业绩,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南通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上一篇:中药与养生 下一篇:谈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