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武汉“九一八”记忆

阅读:

【2016-09-22 09:52:59】

  近日,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和武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道出缘由:这些路原属日租界,由日本人命名,1938年和 1946年,武汉两次大规模更改地名,将原日租界内的街道全部改为与抗日相关的名字。长春、沈阳、旅顺、大连这些被日寇践踏多年的土地,都在胜利的这一天回到了祖国怀抱,以东北三省的地名来命名,表示我们有收回每一寸国土的信心。

  1938年:

  对日租界内街道重新命名

  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上述以抗战命名的道路,主要集中在汉口沿江大道与中山大道之间、山海关路和黄浦大道之间的区域里。“这片区域正是原来日租界的地方。”该办公室处长吴明堂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揭秘:这些道路大多建于民国初年日租界时期,最初的路名大都具有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地色彩。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驻华使节和侨民退出中国,中国政府收回日本租界。

  1938年8月,汉口日租界交由汉口市政府直接管理。时值抗战初期,战争形势异常严峻,为振奋军民抗战士气,也为了纪念抗战英烈,作为战时临时首都的武汉,对日租界内13条街道全部重新命名。

  这13条街道的命名方式,部分记录了日本侵略者在不同时期对中国人民进行残杀和挑衅的大事,如九一八街、一二八街、七七街等。

  遗憾的是,仅两个月后,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日军占领武汉。这次命名未能真正实施。但这次大规模更名,给武汉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6年:

  6条街道连成一体见证抗战胜利

  八年抗战结束后,1946年,汉口市政府进行了第二次路名大更换,对原租界内的11条道路重新命名。

  1946年元旦,原分属五国租界的6条街道,合并并重新命名为胜利街。

  “此街每一段都不同,集中反映了帝国主义割据的痕迹。”吴明堂说,这条街曾经横跨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虽是一条直路,但被切割成6条街道,有着不同名称。在抗战胜利的这一天,武汉市民奔走于这6条街上,欢呼胜利,6条街道从此成为了一体,成为了抗战胜利的见证。

  另10条路名保留了部分1938年命名的街名,还增加了地域性概念的地名。

  保持原来名称的有山海关路、卢沟桥路。山海关路路名来自1933年初的山海关战斗,这是抗战初期的一次主要战斗。卢沟桥路路名源于“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新增的地域性概念地名是一系列东北三省的地名。长春、沈阳、旅顺、大连这些被日寇践踏多年的土地,都在胜利的这一天回到了祖国怀抱。吴明堂说:“以东北三省的地名来命名,表明我们有收回每一寸国土的信心。”

  现场走访:

  老人知道路名背后的血泪故事

  昨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在胜利街附近随机采访15位市民是否知道这些路名来由,发现仅两位老人能答出“与抗战胜利有关”。

  76岁的叶方清从小生长在长春街。叶方清说,这段历史他们从小听父母说、进了学校听老师讲,因此过了几十年仍能记得很多细节。

  家住旅顺路附近的曹树田出生于1935年,21岁时从河南迁至武汉。她对附近与抗战相关的路名如数家珍,知道每条路背后的血泪故事。她说:“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绝不能忘记曾经的艰难历史。”

  “历史不可删改,这些道路是向全武汉市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很好教材。”吴明堂认为,它们就像凝固的时间记忆,传承着抗战精神,见证着武汉的发展。时刻提醒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铭记抗战历史,珍惜当下生活。(长江日报 记者高萌 马振华 耿尕卓玛 通讯员周钢

  深藏在老汉口的抗战遗迹>>>>

  胜利街

寻访武汉“九一八”记忆

 

胜利街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形成于西方列强建立租界时期,全街纵贯当时整个租界区。位于江岸区中山大道东南侧,大体平行于沿江大道。全长约3.8公里,一般宽约15米。

  1861年至1898年,英、德、俄、法、日等国相继在汉口开辟租界,原始街名已无据可考。1946年元旦,重新命名为胜利街,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全部收回租界之意。

  长春街

寻访武汉“九一八”记忆

 

长春街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民国初年形成街道。位于江岸区中山大道北段以南。西南起陈怀民路,穿山海关路、沈阳路、大连路、卢沟桥路等。东北至汉口铁路职工子弟中学大门。长700米,宽10~20米。

  地处旧日租界东北段,称一字路,下段称西小路。1938年8月,汉口市政府曾将西小路改名七七街。10月,武汉沦陷,未能实施。1938年秋一字路毁于火灾,成为日军油桶堆栈和球场,1946年改名长春街。

  山海关路

寻访武汉“九一八”记忆

 

山海关路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此路形成于民国初年日租界时期。位于江岸区中山大道东段与沿江大道之间。东起沿江大道,经胜利街、长春街、西至中山大道。长410米,宽15米。

  日租界时期称为山崎街,1938年8月,汉口市政府拟改名卢沟桥路。10月,武汉沦陷未能实施。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重新命名为山海关路。此路原为日租界中心地区,日领事馆、三菱公司、明治小学等均分布于路东段,房屋旧貌至今仍有保留,滨江饭店即原日本领事馆旧址。

  沈阳路

寻访武汉“九一八”记忆

 

沈阳路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路成于民国初年。位于江岸区中山大道东段东侧。东起胜利街,中跨长春街,西至中山大道。长190米,宽10米。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更名为沈阳路。

  旅顺路

寻访武汉“九一八”记忆

 

旅顺路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此路形成于民国初年日租界时期。位于江岸区胜利街东段西侧。东起胜利街,西至长春街。长49米,宽15米。

  民国初年日租界时期,称上小路。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重新命名为旅顺路。

  大连路

寻访武汉“九一八”记忆

大连路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建成于民国初年日租界时期。位于中山大道东段与胜利街之间。东起胜利街,跨长春街,西至中山大道。长146米,宽8米。抗日战争胜利后,租界收回,1946年命名为大连路。

  路西南原有日商大石洋行,1937年12月至1938年10月为中共中央长江局、八路军武汉办事处驻地,1944年北部房屋炸毁,1978年按原样重建,辟为纪念馆,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卢沟桥路

寻访武汉“九一八”记忆

 

卢沟桥路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路成于民国初年。位于江岸区永清街办事处辖区沿江大道与解放大道之间。东西走向,东南起沿江大道,西北止解放大道。中段穿胜利街、长春街、中山大道和京广铁路跨路桥。全长715米,宽15米。

  沿江大道至中山大道一段曾为日租界,称大正街;中山大道至铁路桥孔一段为华界,称中和里。1938年8月,汉口市政府将大正街改名虹桥路,10月,武汉沦陷,未能实施。抗日战争胜利后,租界收回,1946年将大正街、中和里合并,改名卢沟桥路。

上一篇:抗日战争中的安徽记忆 下一篇:王明析:记忆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