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打假人王海:职业打假让地方保护和权力寻租越来越难

阅读:

【2017-04-07 13:01:46】

    京华时报讯 (记者高鑫)互联网法律服务机构无讼法务近日发布《2016年消费者维权诉讼数据报告》,引用7000余份上网公开裁判文书分析了消费者维权诉讼的整体情况。报告提到,在牵涉职业打假争议的案件中,80%以上职业打假人的主张被法院支持。知名打假人王海今日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职业打假让地方保护、权力寻租越来越难。知名消费者维权律师邱宝昌表示,不要人为贴标签,消费者遭受欺诈都可主张权利。

    分析称职业打假受法院支持比例超过80%

    据悉,自1994年《消法》规定经营者对欺诈行为承担惩罚性赔偿后不久,以王海为代表的职业打假现象就随之出现。

    2013年《消法》的修订,将“退一赔一”升级为“退一赔三”,这在更大程度上刺激了职业打假的发展。职业打假人是否该受法律保护,一直备受争议。

    《消法》将消费者界定为“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但是,买方的购买动机,实践中往往极难被证明。

    报告提出,由于卖方往往无法证明买方非“为生活所需”而购买,因此,在八成以上的案件中,职业打假人的主张均被法院支持。尤其在购买食品和药品的情形中,法院几乎全部认定打假人受《消法》保护。

    报告分析,2014年以来,涉及职业打假的消费者维权纠纷案件,无论是数量还是在整体消费者维权案件数量中的占比都持续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职业打假人在目前仍有不小的生存空间。

    从所涉商品和服务来看,食品是2016年“职业打假”案件涉及最多的商品种类,占比34.72%。其中保健、养生类食品最多。其次为药品类,占比26.54%。涉及服饰的案件多出现在网购纠纷中,且多为女装。其他生活用品多为涉案金额不大的日用品。

    王海:职业打假让地方保护权力寻租更难

    “比例应该比80%还要高。”王海对京华时报记者说,因为有许多案件最终通过调节解决。

    王海认为,职业打假有官方打假无法替代的作用,其破坏的是原有利益格局,让地方保护、权力寻租变得越来越困难,使制假售假被惩罚变得“不可避免”。

    “每个知情人都可以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对制假售假者进行维权。”王海说,官方监管中有一大弱点,只要搞定相关的地方领导或监管部门领导,就可以免于处罚或减轻处罚。职业打假人往往举报要求行政执法机关查处,若后者不查处,他们可以发起行政诉讼。对于一些地方保护行为,打假人也可以进行检举揭发。

    王海认为,因为职业打假人触动的是一些既得利益和“潜规则”,才会在一些地方遭到商家和监管部门的联合抵制。实践中,许多地方的食药监管部门收到的线索,一大部分来自职业打假人举报。

    “全国现有2000多名活跃的职业打假人。比起造假人,打假人收益甚微,基本为非营利行为。”王海说,打假中,他们对相关物品的真假鉴定,主要依托相关检测机构。不管基于什么动机,都能达到惩罚制假售假者的功能。

    专家:不要人为贴标签,消费者都可以维权

    “这涉及人为贴标签。什么是职业打假人?”邱宝昌表示,知假买假、职业打假的定义在实践中确有争议,但只要其购买商品或服务遭受欺诈,就可以依据《消法》来主张权利。至于是否“为生活消费需要”,这很难证明。

    邱宝昌认为,假冒伪劣会危害社会,侵害消费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治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如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司法机关从严惩治,消费者积极维权,职业打假人也可依法参与。

    “打假人的行为,不仅需要在司法判决中得到认可,也需要全社会认可,因为他们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乃至社会秩序有利。”邱宝昌说。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天津财经大学近现代法研究中心主任侯欣一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同样认为,对于职业打假人的作用,社会要承认。“他们总体上还是起到正面效果。光靠政府去查是抓不过来的。打假人为了经济利益,他们会比政府更积极去找,我觉得,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上一篇:挥师华东 防水维权联合打假行动飞跃“长江” 下一篇:调兵山市千名志愿者替农民打假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