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国:保险业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保险姓保”

阅读:

【2016-10-31 10:21:15】

腾讯财经讯 10月22日,由《保险文化杂志》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在贵阳举行。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任建国表示,保险业任何形式的创新和发展,都必须建立在“保险姓保”的基础之上,绝不能动摇风险管理这个根本职责。

“保险姓保”不能动摇

任建国表示,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使得保险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来自各领域资本的青睐。同时,随着监管部门对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逐步放宽,大量的保险资金也以各种形式投向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加之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更是为保险公司深度开展跨界合作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可以说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正在成为我们保险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特征。

任建国强调,无论是跨界发展还是行业重构,都是保险业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推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保险业任何形式的创新和发展,都必须建立在“保险姓保”的基础之上,绝不能动摇风险管理这个根本职责。

平安人寿副总经理兼西区事业部总经理刘小军表示,其实保险一直都姓“保”,只不过在一些市场操作行为上,好多销售渠道也好,一些公司也好,想走捷径。所以用分红的形式做了产品方面的一家独大。未来应该以保障为主,兼顾分红,这样寿险才能回归保障功能。产品的体系在满足客户一般需求方面,多维度的细分需求增加个性化的产品,而不是一家独大的这样一个产品。

任建国称,坚持“保险姓保”要坚持五方面不能变,一是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不能变。二是坚持行业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功能不能变。三是坚持防范风险的底线思维不能变。四是坚持保险的最大诚信原则不能变。五是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行业发展内在要求不能变。

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发起人、保险文化杂志社社长张迎宾指出,目前围绕保险行业正在发生两种跨界现象:一种是保险业与外界的组合,地产、酒店、医疗、健康、农业、基础建设、股权等都是保险业看好的方向;另一种是保险业外向保险的跨界,地产、银行、能源、航空等与保险业密切相关的行业的企业看好保险业的融资功能,纷纷进军保险业。

保险跨界营销分三等级 寿险将成最具竞争力跨界平台

全国保险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郝演苏在发言中提出,金融服务领域的跨界通常基于不同的主平台开展从属性质的跨界,保险业的主平台就是“姓保”,我们应当做这样一个平台:通过利用自己的主平台,开展从属性质的跨界,以满足同一服务对象的多元金融服务需求

金融服务的跨界形式基本上是在主营业务基础上开展的跨界营销。从保险这个行业来看,保险行业跨界营销范围分为三个等级:首先是初级的跨界营销,就是产寿险交叉销售,它是一种初级的跨界营销;其次是中级的跨界营销,主要是基于集团平台、股东平台或者合作伙伴平台的各类金融产品的交互销售。第三是高级的跨界营销,主要是基于利益共同体的财富管理、健康管理和养老管理的产品与服务的安排。

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鼓励保险公司在资本、业务等方面与银行、证券、基金等其他金融领域开展多层次合作,探索金融综合经营。按照这个要求,事实上已经为保险业实践中级跨界的深入拓展铺平了道路。同时,随着国家有关养老和健康保障政策的实施,我国保险业将形成以财富管理、健康管理和养老管理为核心的高级跨界的趋势。

郝演苏认为,寿险业在整个保险业当中,将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跨界平台。因为围绕生老病死以及其他的附加服务、增值服务,将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和成长概念。面对大数据时代形成的家庭与个人信息正常扩散,自我保护隐私成为客观需求。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多种销售渠道的融合,跨界已经成为客观现实。寿险业具有的财富管理、健康管理和养老管理的超强粘性业务,已经成为跨界销售平台最具竞争力的领域。

作为中小公司代表,百年人寿总裁邹水平称,跨界对中小险企是一场卡位战。新时代下的跨界思维,是综合性多角度、外向性的策反思维,是一种符合大时代潮流的,能够将企业带出困境的整合营销思维模式。互联网发展带来跨界的现象,可以分三个层面。一个是产业层面,不同领域的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与实体,将相互融合、渗透的商业模式;二是组织层面,不同产业类型相互渗透,让传统组织的管理面临新的调整。组织边界越发模式。第三,是人才层面,企业不得不主动和被动的进行跨界知识储备,专业人才和两栖人才成为企业竞相邀请的对象。

跨界竞争必将会原有的进行重新洗牌,如果不先跨界,那么别人就会对你先下手为强,先过来打击你,就将成为企业跨界过程当中的牺牲品。这对于中小险企来说是尤为值得认真思考对待的。

对中小险企来说,这种跨界竞争是一种生死攸关的挑战赛,卡位成功将颠覆一些不对称的信息,卡位失败,将丧失发展机遇,逐步成为其他大型集团兼并的对象。这其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取得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操作层面看,中小险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一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深耕传统业务,降低销售环节成本,适时推出新产品、新体验;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保险业务壁垒,进军新领域,提供新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的多元化、集团化发展。

保险业或面临四风口

在保险重构专场讨论上,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冯占军表示,保险跨界有两个主要路径,一个是在金融领域其他的子行业进行交融发展;第二在保障领域的跨界。只有战略投资,只有把这些企业纳入自己的经营体系,这才叫跨界。

跨界在中国保险业已经构成了一个趋势。鼓励跨界和支持跨界这一点是很明确的,所以对于跨界来讲,非常明确。这个趋势在国家大力鼓励下势不可当,鼓励保险机构进入保险相关产业链。

阳光人寿副总经理龚贻生认为,保险现在或将来面临有四个风口:第一个是资本的风口。很多行业特别是有钱的资本,都想进入保险行业。并且无论是想出现新的公司,还是想收购或者是参与;第二个是产品发展的风口。主要是互联网做为一个保险业发展服务的工具。保险+互联网,再加上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比较快,这个产业的发展风口正在经历。

第三个是政策风口。有利于保险业发展的政策风口。包括很多有利于保险业发展的一些监管政策的放开或其他方面的政策;第四个是老百姓保险需求大爆发的风口。现在我们寿险更多是以推销的为主,未来保险将作为一种时尚,有一个爆发式的发展。

社区养老还有多远?

在养老社区专场讨论中,华夏保险董事长李飞表示,养老问题是当前国家面临的一个最严峻的事情。205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到5个亿,我们面临现实的老龄化问题、养老设施、医疗严重不足等问题。

“我主张社区养老,这个是很现实的。社区养老贴合中国的理念,离家不远,离社区不远,厉医院不远。而且这个现在去产能,很多地方我看商业不行了,给它作为社区的养老设施就非常好,这可能是我们今后要考虑进入养老模式的。因为第一产权清晰;第二个社区养老,市场不会出问题,人们都争先恐后的来;第三离医院比较近;第四管理起来略微简单。”李飞表示。

新华养老保险董事长刘亦工则认为,从国外成熟的养老社区来看已经很不错,投资收益也相对稳定,非常适合保险公司进行投资和运作的一个新领域。从国内来看,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实际上前景很丰满,现实非常骨感。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养老观念还不尽相同,当然这个观念会转变,但是这个转变的转折点还没到来。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称,无论是社区养老或者居家养老,都是一种养老的模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两者方式都会是并存的。所以随着时间推移,养老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是一个社会问题,都应该受到政府政策的优惠。从保险来说还有它的资金优势,有它的服务优势,有它的产业链的优势。

“养老社区未来的投资来说,盈利情况怎么样,我觉得现在很难预判。但总体而言,有一定限制的。所以在投资过程中,应该使它的负债与资产相匹配,它长期的负债用于长期的投资,短期负债是不能用于长期投资的,否则会带来流动性的风险。”王绪瑾说。

本届论坛同时举行了第十一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产生了21个文化与品牌奖,72个产品奖,5个营销企划奖及42位保险行业优秀职业经理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腾讯财经(financeapp)。

任建国:保险业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保险姓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