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城市历史记忆 四川德阳设立20处文化地标

阅读:

【2018-03-13 16:59:07】

唤醒城市历史记忆 四川德阳设立20处文化地标

  四川新闻网德阳1月18日讯(记者 周鸿 摄影报道)德阳南塔旧址在哪?老钟鼓楼的历史又是怎样的……今天,四川新闻网记者在德阳市区发现,在一些建筑的墙上、人行道路边都挂上或者立上了一个标识,而这些正是德阳树立的文化地标,也成为了这个城市新的景观。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德阳以前的建筑有些损毁荒芜。后来随着城市建设,这些荒芜的地方有了新的建筑。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也渐渐遗忘了这些。

  位于泰山南路与珠江路交汇处附近已经废弃的红砖楼房处,是曾经的南塔。但现在已经看不见当初的模样,甚至有许多年轻人不知道这里就是南塔的遗址。不过,在其旁边却立着一个1米多高的文化地标,上面用汉字与英文清楚的记录了德阳南塔的历史,以及消失的原因。同时,市民还可以扫上面的二维码,立马就能跳出德阳南塔的介绍。

  上面显示,南塔原名“鸣凤塔”,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这是一座八角密檐式砖塔,高约40米,外观13层,内为10层,有磴道通至顶层。德阳人郊游每每登塔远眺,而南来的旅人在5公里外就可望见,是德阳的城南地标。塔东侧建有南塔寺,以塔得名。1971年3月,因兴建氮肥厂,塔和寺均被拆除。

  像南塔这种,现在已看不到一点当初模样的还有,“东汉孝子姜诗孝妇庞氏故里”牌坊、老钟鼓楼等。不过,关于老钟楼,虽然现在消失不见,但许多市民仍然记得其遗址就在南街上。而且为了怀念钟鼓楼,德阳在其东山上又新建了钟鼓楼。

  根据文化地标显示,德阳的老钟鼓楼在旧城中心,古名四面鼓楼,初建于明成化年间,明末毁于兵燹。清乾隆年间(1785——1787)重修,外观五层,高20余米,楼顶悬铸铁大钟,顶层内塑魁星点斗像。民谚传称:“德阳有个钟鼓楼,半截还在云里头”,足见此楼的雄伟壮观及很高的知名度。1962年,政府曾拨款维修。1971年拆毁,但德阳人对老钟鼓楼的怀念延续至今。

  “德阳有许多有历史的老地方,因为时间的久远,逐渐被人遗忘,特别是许多年轻人不知道。因此想通过设立文化地标,让大家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德阳市文广新局文物科负责人张生刚介绍,德阳城市文化地标分为标识导示类文化地标、建筑利用类文化地标和记忆提升类文化地标。

  标识导示类文化地标即通过发掘、整理城市地名的文化内涵,分别以空间节点、街道、建筑、遗址四类进行展示载体形式竖立标识导示类文化地标。建筑利用类文化地标指通过对城市建筑,包括老旧院落、民居等传统建筑逐步加以维修、利用,形成直观的文化地标建筑。记忆提升类文化地标通过提炼历史记忆,固化、再现历史瞬间场景,唤起市民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忆。

  2016年,德阳市开始开展市区标识导示类文化地标建设相关工作,列举了42个选项供市民投票,最终选择出20个文化地标。目前已经设置了7个,后期还将安放剩余的13个文化地标。

  张生刚介绍,目前20处文化地标主要设置在城区。接下来,还将把这种文化地标推广到各县市区。

上一篇:剖析历史记忆的“自白书” 下一篇:“九·一八”,在铭记历史中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