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来信当“家书”创新防控治联四位一体格局

阅读:

【2017-05-06 21:01:37】

  本报记者李光明本报通讯员许道锋

  一审服判息诉率连续3年超过95%;接待群众信访3年来保持下降;中央、省、市3年交办的涉诉信访案件全部化解。安徽省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综合运用纠、疏、帮、济等化解手段,创新涉诉信访“防控治联”立体工作格局,使积案化解率、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呈现初信初访有效减少、重信重访清仓见底的良好局面。

  “在信访案件中,要把群众当亲人,要把来信当家书。”宣城中院这样定位涉法信访:只要信访群众到法院来,要让他有回家的感受。宣城中院推出“543”信访工作法,努力为信访当事人提供更加细心周到的服务,让前来信访的群众有气、有怨都难以爆发。

  “543”信访工作法就是:对待信访群众要一张笑脸迎人、一把椅子让人、一杯开水敬人、一颗诚心感人、一片真情暖人,呈现热心、留心、耐心、诚心,做到手勤、腿勤、嘴勤。真心实意赢得群众的信任,信访双方可能形成的对立情绪得到疏导。

  宣城中院运用“望闻问切”方法,寻找案结事了突破口。“望”就是留心观察,对信访材料、信访依据等,仔细阅读,认真查看,做到对信访人的诉求心中有数。“闻”就是仔细倾听信访人诉求,了解所反映的问题、涉及的部门、领域以及信访产生的原因。“问”就是问清、吃透问题,坦诚相见、真诚交流,准确掌握信访举报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诉求和意愿。“切”是指加强与信访人所在单位、社区和基层组织的联系,经常赴当地调查走访,理顺工作思路,拿出解决办法。宣城中院信访工作负责人透露,注重信访基础工作,让该院越级上访几近归零。

  绩溪县的章某与其子因房产纠纷诉至法院,由于主要证据存在严重瑕疵,未能胜诉的章某多次上访。宣城中院院长杨谋林带案下访,最终促使这起案件成功化解。

  据介绍,宣城两级法院普遍实行领导包案制度,通过开门接访、带案下访、与当地党政领导干部联合接访等项措施,共同推进重大涉诉信访化解。去年以来,仅宣城中院领导就成功化解疑难复杂信访案件23起。

  在涉诉信访化解中,宣城中院建立了“防控治联”立体工作格局。“防”即强化源头预防,慎重行使立案权、裁判权和执行权,加大调解力度,增强裁判文书说理性,妥善开展判后答疑,着力提升办案质效。“控”即强化涉诉信访风险排查,对重大、敏感、群体性案件或有上访苗头的案件,制定处置预案,及时与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沟通、协调,尽力做好疏导稳控工作,千方百计钝化矛盾。“治”即强化措施,成立涉诉信访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完善考核制度,建立首问责任和全员接访制,健全登记接待制,实行跟踪回访和责任倒查制,狠抓信访治理。“联”即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充分借助社会资源和各方力量,通过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两级法院领导双层包案等项制度,与相关单位和部门建立信息互通和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合力化解信访纠纷。

  在具体信访案件处置上,宣城法院会根据个案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纠、疏、帮、济”的化解手段,使案件案结事了。杨谋林说,对上访有理的,依法解决合理诉求,纠正弥补错误瑕疵;对有思想问题的,耐心细致进行教育和心理疏导,努力解开“心结”;对信访人员确有特殊困难的,积极实行帮扶救助,努力化解历史积案和疑难问题;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充分利用好救助专项资金,给予救济,促其息诉罢访。

  据了解,宣城中院还通过开展涉法涉诉信访化解年、积案集中清理、专项督办等形式,推动积案化解,有效减少了初信初访,大量清理了重信重访。

上一篇:全年受理、办理委员和群众来信来访60522件次 下一篇:汪夏代表群众来信,写建议的线索(履职档案)(组图)